自冬至起,今年的“数九”天气已悄然来临,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有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意思。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后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已经到来。
在中医中流行这一句话叫,“数九寒天好养生”,其实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很多人都还不知道!
所谓的“数九”就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一种民间节气。每年数九从冬至开始,从一九、二九...到九九共经历"九九八十一天",为寒尽。老人们常说"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一九”万叶枯萎,鸿雁南飞。:
年2月2日~年2月29日
“二九”单衣觉寒,群鸟夜投高宿,鲤鱼游入深潭。:
年2月30日~年月7日
“三九”朔风凛冽,荒原地冻,水面结冰犹如冰桥。:
年月8日~年月6日
“四九”参星半夜落下,辰星早上升起。:
年月7日~年月25日
“五九”白日渐长,太阳未时之后可照进堂屋。:
年月26日~年2月3日
“六九”春风拂面,百草萌动,单衣即可出门。:
年2月4日~年2月2日
“七九”黄河冰水各半,鲤鱼游向滩头,喜鹊筑巢,鸿雁归来。:
年2月3日~年2月2日
“八九”草木生长,阳气遍地,正是种谷深耕之时。:
年2月22日~年3月2日
“九九”耧车播种,玉苗丛生,正是农家欢乐之时。:
年3月3日~年3月日
年3月日“出九”,共经历八十一天,这也是一年种最重要的九九八十一天,应该这样过!
为什么要数“九”,不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
中国传统哲学中讲究阴阳的消长,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我国劳动人民经历了千百年与风雪严寒的搏斗,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创作出许多记叙数九期间寒暖变化规律的“九九歌”。如北方流行的九九民谣:
未从数九先数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关于“数九”的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到现今已有年的历史,“九九歌”的产生和流传由来已久。到了明代,又在士绅阶层产生与发展起“画九”、“写九”的习俗,这不仅是一项科学记录天气变化的方式,也是一项有趣的“熬冬”智能游戏。不管是画的还是写的,统称作“九九消寒图”。
所谓“画九”,就是用图画来记录“九九”的进程。方法是画素白梅花一枝,枝上共有白梅8朵。从冬至起,每天用红笔将一朵白梅涂红,待到白梅红遍时,“九九寒天”便结束了。
明代《帝京景物略》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相传“消寒图”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第一个画出来的,他被元朝统治者关在监狱里,创作了这种图,以后逐渐流传开来。源流如此之远,传播过程中便免不了有些出入。
有些“九九消寒图”便是画上九九八十一个圆圈,每九个一组,根据进九以后的天气,按照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的方法,每天在一个圆圈里作记号。等八十一个圆圈画完了,天气也就暖和了。
一九一只鸡——最该防寒凉在我国部分地区素来有“一九一只鸡”的说法,也有“进九吃鸡”的说法,意思是进入一九养生最好要喝一点鸡汤或者吃一些鸡肉。而今年的冬至是阳历的2月2日,目前还在“一九”内,所以大家可以熬一些鸡汤或者吃一些鸡肉。
鸡汤的营养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质,可以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预防寒凉。生活中,身体虚弱的人,尤其是产妇,可以多喝一些。
2二九一把豆——养生肾为先中医上讲,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二九”养肾至关重要。
饮食上就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