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08/08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度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东汉崔《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简.爱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
住在沙面小区,眨眼之间,十年了,在人来人往的花园,有几个人的模样让我过目难忘,他们的所做所为更是让我肃然起敬。
小区里有一对父子,让人尊敬。儿子如今四十左右,青年时候就中风了,只能倚靠一条腿行走,扶着拐仗一拐一扭的缓慢行走。父亲七十左右,衣着朴素,鬓发如雪。老父亲为了儿子能早日康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着孩子从早到晚不停做康复训练。有时候是散步,有时则是打球。黄昏时分,当夕阳向大地洒满金晖,篮球场上父子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那里。纤长的背影被斜阳拉得很长很长,很美。老父亲不停的运球、捡球,然后转到儿子的手中,儿子站在球筐之下一次又一次接过老父亲递来的球,高高举起,再向篮筐里投去。画面美好又温馨,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常常看着这一幕,久久不愿离开,直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时光在不经意间将强壮的父亲变成了一个糟老头子,老父亲头上的青丝渐渐变成白雪,挺拔的身姿开始向下微驼。不变的是那阳光般的笑脸,和对生活的不屈。老父亲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是爱,是暖,是希望,是勇敢,是坚毅,是不认输,支撑着他用余生的力量竭尽所能去帮助自己的孩子,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我们家隔壁住着一对比较特别的夫妇。男的诸葛先生是一个成功的中年男人,中等身材,斯文儒雅。他的妻子年轻时在诞下儿子之后,就双腿瘫痪了,从此行动不便。认识他们是在很多年前,记得那会女儿刚上幼稚园,每天清晨我送孩子去上学的路上,总能遇见他们的身影,很温暖的画面:金色和煦的朝阳下,丈夫推着轮椅不急不徐不紧不慢行走在花园的小路上,妻子安静的坐在轮椅上,双腿自然垂下,脸上神态轻松自如。诸葛先生平时爱戴着一副眼镜,性情温和,不乏幽默风趣,两人独处时,会不时给妻子讲天南地北的趣事和工作上的所见所闻,绘声绘色,妻子静静的聆听,时而掩嘴而笑,偶尔附和几声,笑声回荡在空气中,声音像夜莺般悦耳动听。
也许你会觉得这事没什么特别,妻子病了,丈夫照顾,天经地义。其实不然,民间有句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长辈病了,一时半会照顾无妨,倘若久病在床,再孝顺的子女都会有厌烦抱怨的一天,这种血融于水的直亲关系都没办法十年如一日的照顾着,更何况是没有血源关系的人。一个男人经年累月的照顾行动不便的妻子,伺候她吃喝拉撒,三天二头做精神安抚,还得一边兼顾事业和孩子,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诸葛先生事业很成功,从他的座驾可以看出来,他拥有一台奔驰,一台林肯。有几次傍晚,无意之间看见他把妻子从轮椅上抱到车子后座,然后收起轮椅放进车子后备箱,动作是那样的娴熟轻柔,表情又是那样的耐心坦然,这是要带她出去用晚餐。左邻右舍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无一不向这位有情有义的诸葛先生竖起大拇指,同时也不免发出叹息:哎,这女人命苦,若是没残疾,该有多好呀!
其实诸葛先生他大可以花钱请一个护工,24小时照顾妻子的起居饮食,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一个下身不遂的女人,丈夫再嫌弃她,致她于不顾,她将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陷入无边无尽的黑暗,甚至是轻生,都是有可能的。时光匆匆如逝水,如今他们的儿子长大了,出息了,诸葛先生把他送到了美国上大学,一年半载回来一趟。二十年光阴刹那间过去,门前老树又长新芽了,窗前花开花又败了,太阳东升又西落了,夫妻俩始终和和美美,相扶相持,恩爱如昔。
就某些方面来说,诸葛先生的妻子是不幸的,然而,她遇到了诸葛先生这样一个情深义重顶天立地责任感强的好男人,又是何其幸运,不是吗?
许多人成天满嘴甜言蜜语将爱挂在嘴边,却吝啬于用行动付出,这样的爱无疑是虚伪的,经不起时间推敲。但凡真爱,多半无言,只是默默地付出和无声的陪伴。
真情或假意,参不得一点假。所以男人们女人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爱你,请你用眼睛去看,不要只用耳朵去听。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才是最温暖的承诺。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饮食养生
银耳百合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寒气将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不同于长夏属湿,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温燥容易“动血”,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秋属金、金主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绪比较容易低落。专家提醒,秋天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立秋之后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立秋后,绿豆加百合的吃法可以暂且“歇歇”,脾胃虚寒的人勿吃冰镇西瓜,待在空调房时肩颈、肘膝关节处也该“捂”起来.
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消化内科博士陈英群解释,绿豆和百合都是性寒食物,酷暑时喝绿豆百合汤尚可,但过了立秋,对于脾胃虚寒者来说,两者结合就“太凉”了,不妨将绿豆与薏米组合,切莫过于贪“凉”。进入农历七月半处暑节气时,天气依然炎热,但此时起居上要有“保暖”的意识,虽然不用过早添衣,但像肩颈、肘膝关节处需要盖捂一下,在空调房里尤其马虎不得。一些市民喜欢从冰箱里直接取出冰镇西瓜、冰饮食用,陈英群主任提醒,这个时候尤其是老人、小孩和妇女应格外注意,不能贪凉,以免引发肠胃不适。
民间有“秋瓜坏肚”的说法,瓜类大多属于阴寒性质,老人、小孩和肠胃不好的人多吃容易吃坏肚子。陈英群主任介绍,秋季“天人相应”继之会出现“秋燥”征象,表现为口干咽燥、干咳、皮肤干痒、大便秘结等。此季宜多食新鲜果蔬,香蕉、梨、胡萝卜、莲藕、荸荠等均可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防病的能力。
古时也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饮食良方,陈英群表示,早上喝些盐水,晚上喝些蜂蜜水其实在一年四季都是不错的养生秘方,在立秋后尤其适合,是当季美容养颜、润肠排便的简便良方。
饮食推荐
立秋防温燥吃苹果立秋防温燥吃苹果
立秋后,多喝豆浆,可滋阴润燥。苹果等酸味水果在立秋后要多吃。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下列食品可供选择:
1、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现代医学认为,苹果还能预防和消除疲劳,苹果中的钾能与体内过剩的钠结合,并使之排出体外。食入过量盐分时,可吃苹果来帮助排除,所以吃苹果或饮苹果汁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2、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泻。
必备食物
1、西兰花
西兰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对于提高皮肤抗损伤能力、保持肌肤弹性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蜂蜜
蜂蜜蜂蜜
蜂蜜含有大量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维生素及糖类,对于皮肤是绝佳的保养品,此外秋天多食用蜂蜜还可润肺去燥,从内养外。
3、海带
海带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防止皮肤过多分泌油脂。
4、藕
藕既可当水果,又可作佳肴,生啖熟食两相宜。藕不论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适用于烦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间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熟藕,其色由白变紫,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佳品。而用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实为老幼体虚者理想的营养佳品。
5、苹果
健康最有利的水果。此外,在众多的水果和蔬菜中美国人排出了对健康最有利的水果。其中苹果排名第一,因为苹果富含纤维物质,可补充人体足够的纤维质,降低心脏病发病率,还可以减肥。许多美国人把苹果作为瘦身必备,每周节食一天,这一天只吃苹果,号称“苹果日”。
6、鱼类
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类中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消除损伤皮肤胶原及皮肤保湿因子的生物活性物质,防止皱纹产生,是帮助女性延缓衰老的食物之一。
立秋不适宜大补特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是立秋不宜特补,立秋前后适合吃一些祛湿的食物。从中医的观点来讲,夏季养气,冬季养阴,夏季比较适宜进补。
立秋养生常识
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会有闷热潮湿的感觉。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
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食物。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则对身体大有裨益。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饮食要注意及时调整
从中医角度讲,暑热伤阴又伤气,容易导致气阴两虚;从西医的角度讲,天气热,汗多,容易导致缺水,乏力,口渴。暑热伤阴,适合用一些滋阴的药材,例如:麦冬、人参、生地黄;暑热伤气,适合用党参、北芪、白术、茯苓、薏米等健脾祛湿的药材。
立秋养生常识介绍立秋养生常识介绍
日常饮食中,菜心是众多蔬菜中的首选,菜心具有清热、开胃、祛湿的功效。另外,人每天要喝尽毫升的水,毫升的水只能维持最低的需求。
为迎接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热量的摄取大于散发,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所以肥胖者更应注意减肥,应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红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此外,对于普通人,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要多吃些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疗效。
穿衣指数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的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
近些年,我国气象专家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进行了观测分析,并把“室内外温差”作为一种气候指标,进一步佐证了“春捂秋冻”的科学性。春秋季温度虽然都具有“不冷不热”的特点,但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趋势是升,秋季气温则是下降。只要气温过低,人体防御不当,即可受寒致病,这是常理。而人体之所以受寒,与环境变化(如进出居室)很有关系。气候观测表明,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正值)。这就很容易解释“春捂秋冻”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如果不多穿衣,就容易受寒致病。而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入室后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
另外,就全国范围看,立秋以后,冷空气势力将逐渐加强,活动趋于频繁,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且“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未“寒”绸缪,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病。
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要正确领会“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民谚“二八月,乱穿衣”,说的是穿衣感受。但是从保健意义上说,应该是“二月多穿衣,八月少穿衣”。不过,凡事都应有个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这时倒可以按照冬季的一些养生法则安排饮食起居,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对于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薄衣御寒”更应该慎重一点。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白癜风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