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谈如何春夏养阳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0-5-7 8:35:08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地址 http://www.jydxy.com/m/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的养生理论观点之一,那么在如何去做才能“养阳”,而不是“伤阳”呢?且听老中医分解如下。

“春夏养阳”这么一个提法,这是古代几千年实践得出来的一个非常正确的结论。中医讲究“治未病”,“治未病”并不是说去治那个没有病的人,而是在那个人没有病之前要找出问题,及早地进行健康指导和药食调理。

这个春夏养阳的养生方法,对于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因为人是自然界大气所生的一种,和自然界是同步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有的动植物都要遵循这个规律。那么冬天的阳气,积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后,准备到来年春天,开春的时候,阳气慢慢升华,这个时候冬天的动物也醒来了。一些植物开始慢慢生长,萌芽、发育,这是一个阶段。然后进一步发展到夏天阳气进一步释放,生发,这个时候人的生命,以及和动物的生命,都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生长、发展。这两个阶段,耗费的阳气最多。所以,为什么古人提出来,在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夏天气候特别热的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就是因为阳气消耗特别大。因此,这个时候要不断的补充保护阳气,而不是伤害。

但是我们现在呢,却是常常在伤害阳气。由于吹空调、喝冷饮、冲冷水澡,就得了非常难治的病,这种人非常多。这个风气不仅是南方人,在北方也很严重。所以春夏养阳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来。大家想这个是非常有道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够遵循这个方法,稍微改变一下你们的生活习惯,你的健康状况就会很快的有好转。所以说,在养生、保健这个范围内,春夏养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其实阳气这个东西,不仅是春夏要养阳,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你都不要伤害它。

说到阴阳的关系,我们一般都认为,阴阳要平衡。这个观念不完全对。为什么呢?从《内经》开始,从《易经》开始,就特别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阴这个东西,阴是包括你的人体所有人体各个器官,你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的。那个阳气是居于统帅地位的,是一个主导,而阴的东西,都是在阳的统率下,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阴阳平和。这个阴阳平和是指这个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内经有几句话:一个是“阴平阳密,精神乃固”。还有一句话:“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气和阳气的重要性在哪呢?阳秘!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的状态下的时候,这个才能达到阴平阳密。另外《内经》有许多重要观点,比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折寿就是短命。

这个《内经》看重人体的阳气,阳就好象天空的太阳。假如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我们举一个例子,看阴阳盛衰。在一个人的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的表现。小孩时候,当然是阳气出现旺盛,生长发育到成年以后的话,所谓阴阳平衡,就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但是,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的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频,这些都是因为人在老年以后,阳气衰弱,阳气失去统帅作用。我们在老年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他病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条办法,那就是救阳,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这个东西就好象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的变松,要把他拧好,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我们在这个时候,也要特别看中一点,就是你看他虽然病的非常厉害,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这个就可以救。

正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只要上升到这个程度来认识,我们大概不会有肆无恐的或有意无意的去伤害我们的“阳气”,而认识改变了,怎么去做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