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治疗竟来源于一根导尿管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0-9-26 17:28:07   点击数: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心脏介入起源于“泌尿外科”年德国Eberswald医院泌尿外科医生福斯曼冒着生命危险,在护士的帮助下,借助X线机指引,将导尿管从肘部静脉插入,最终将这根导尿管送达右心房,注入造影剂,X线机屏幕上显示出了他右心房的影像。这一“心导管术”是心脏介入治疗的第一个里程碑。心脏导管的再次进化年,有人将福斯曼的方法重作研究,逐步发展成较完整的右心导管检查术,随后左心导管检查术也慢慢被摸索出来。与“心导管术”结合发展了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后,输尿管导尿管由于其功能的限制慢慢被淘汰,塑料、尼龙编织物、特殊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功能不同、形态各异的心导管取而代之,其中还有“记忆导管”。这样之后,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才能够很好地诊断出先天性、瓣膜性心脏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选择性冠脉造影则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心脏“介入”从此用于治疗年开始,科学家开始探索将心脏“介入”技术用于治疗。首先应用于临床的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经过静脉将导管电极放置到右心室进行单心室起搏,再发展到右心房进行房、室顺序的起搏,将导管电极置入冠状静脉窦也可起搏左心室进行双心室起搏。成功实施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年,德国医师格林奇希(Gruentzig)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年,国内医生在美国查亨(Chahen)医师、塔姆(Tam)医师及卡尔通(Calton)技师的指导下,在患者股动脉进行穿刺并放置动脉鞘,置入导引导管和导引钢丝,将球囊沿导引钢丝送至左前降支狭窄部位,向球囊加压扩张冠状动脉,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PTCA。人工瓣膜植入主动脉年,丹麦的Anderson教授首先进行了相关动物试验,将人工瓣膜经导管逆行置入猪的升主动脉,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随后的多种不同形态的用于经导管植入的瓣膜被发明。年4月,法国的Cribier等首次为1例男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成功进行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手术,成为该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心脏内三维超声技术问世

年1月27日,在心脏内三维超声导管指导下,全国首例左心耳封堵术和华中地区首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医院心血管内科导管室内成功完成。这一技术的成功运用,标志着心脏介入领域“绿色电生理”时代的来临。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心脏介入手术中,患者和手术医生有望双双不再“吃射线”。

转自介入医学

扫一扫进行预约参会、领学分长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