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给你看照片,你认为下面这张照片上的女人,年龄有多大?
40岁?50岁?60岁?
错!
全都不对。
这张照片上的女孩叫拉泽尔·卡拉戈,英文名“RaizelCalago”,来自菲律宾。
她今年才16岁。
16岁的菲律宾女孩拉泽尔·卡拉戈一开始,拉泽尔不长这样。
她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长得漂亮,性格活泼可爱,多才多艺。
14岁时,出落得亭亭玉立,是当地有名的美女,还参加过选美比赛。
菲律宾女孩拉泽尔14岁时的长相可是,年的某个清晨醒来,拉泽尔突然开始长一种奇怪的斑点。
后来,皮肤上逐渐出现与年龄完全不相符的皱纹,并迅速蔓延至全身。
她惊慌失措,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我的皮肤就跟苦瓜皮一样,因为真的很皱,皮疹也变得又红又痒,碰起来还生疼!”
身体迅速老去。
短短两年时间,拉泽尔看起来仿佛变成了60岁的老太太。
左边是拉泽尔14岁时,右边是16岁时原本漂亮明艳的拉泽尔,现在和她母亲站在一起,看起来竟然比她母亲还要大20岁。
身边人奇怪不已,纷纷问拉泽尔母亲:“你女儿这是怎么了?”
父母也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左边是16岁的拉泽尔,右边是她母亲遭遇变故,一家人伤心欲绝,四处求医。
然而,医生也束手无策,根本没见过这种病症。
后来,拉泽尔一家联系到一位内分泌专家。
这才发现,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科凯恩氏综合症”的疾病,也就是“早老症”。
得这种病的人,身体衰老的速度会比正常人快5至10倍。
不仅容貌会迅速老去,生理机能也会像老年人一样迅速下降。
然后,年纪轻轻就会患上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各种老年病,并因此死亡。
世界上每降生万个新生儿,其中就会有一个婴儿患病。
一旦得病,寿命一般情况下只能维持在7到20岁之间,甚至大部分都活不过13岁。
人人都想青春永驻,年年18岁。
那么,16岁的年龄,却拥有60岁的身体,是什么感受?
他们的故事,让闻者落泪,不忍卒读。
生命一直在倒计时最后,
我将回到云贵高原,
在贵州最高的屋脊,
种上一片深蓝色的海洋;
在那里,
会有一艘丰衣足食的小船,
带我驶向远方。
这首诗叫《远方》,是贵州女孩吴花燕的绝笔。
去世前,她是一名大三学生。
本来她会像普通女孩一样,大学毕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组建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
可惜,因为罹患早老症,吴花燕还没来得及享受生命,就早早离世。
贵州女孩吴花燕去世前,吴花燕一直在和命运抗争。
她4岁时,母亲不知道生了什么病,病发才1天多时间,就溘然长逝。
从此以后,父亲带着姐弟两艰难度日,没想到,18岁那年,父亲患上肝硬化,熬了半年时间,就与世长辞。
剩下吴花燕和弟弟相依为命,靠每个月元的低保费用生活。
吴花燕一心想靠读书改变命运。
然而,她身体发育缓慢,上高中时还只有1.25米高,看起来就只有10岁的小孩那么大。
而且身体抵抗力特别差,脚上经常长包、肿胀,严重时连路都没法走。
高三那年,病情更加严重,头发狂掉,眉毛直接掉光。
等她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又患上“心脏瓣膜老化”等多种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体重瘦到只有42斤。
同学和朋友知道后,纷纷凑钱给吴花燕治病,希望帮助她渡过难关,让她痊愈后有机会重建美好人生。
医生却直接宣布一个噩耗:“吴花燕患的是早老症,这个年龄已经到了终晚期,没有治疗的必要,手术只会给她增加痛苦。”
早老症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疾病。
如果夫妻双方的遗传基因里,都携带早老症致病基因,那他们生下的子女,将会有四分之一的概率得病。
至今,医学上没有治愈早老症的办法。
或许,这就是世上最绝望的事之一,生病后连治疗的可能都没有,只能默默等死。
年1月13日,吴花燕因身体衰老太快,心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后不幸去世。
这一年,她才24岁。
吴花燕生前美颜过的照片去世前,吴花燕唯一的心愿是捐献遗体。
她离开后,弟弟把她的遗体捐给贵州医科大学,供教学研究使用。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她还想着回报社会。
如果命运多给吴花燕一点时间,她一定会成为国之栋梁,报效祖国。
可惜,对患早老症的人来说,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在倒计时。
别人过一天,等于她们过十天。
就像小女孩陈陈,在她两岁那年,医生就宣布了她的死亡时间。
她活不过13岁。
11岁时,陈陈身高只有87厘米,体重9公斤,相当于两岁幼儿。
然而,她的相貌却成熟得像个大人,生理机能也迅速衰老,和77岁的老太太没有区别。
耳朵聋了,眼睛也看不见,日常只能靠肢体动作和母亲交流。
从陈陈确诊那天开始,母亲就不断给自己做思想工作。
心理准备已经有了,我不想让孩子的生命留下遗憾,尽可能带她去体验。
母亲走到哪都把陈陈带着,带她去旅游、泡温泉……强迫自己接受孩子随时可能离开的现实。
小女孩桐桐也是一个早老症患者世事难料,疾病无常,无法治愈的疾病更是令人心碎。
对这些患有早老症的孩子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连活下去都是奢望。
我们每个正常人,更应该努力生活,过好当下每一天。
毕竟我们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健康。
从受害者变成怪胎治无可治的疾病,对孩子本身而言,意味着死亡。
对整个家庭来说,则意味着毁灭。
就像丹志一家。
丹志夫妻婚前通过同事介绍认识,一人是国企会计,一人在银行工作,有共同语言,性格也很合拍。
再加上两人都端着“铁饭碗”,门当户对,双方父母也非常满意。
结婚后,生活自然恩爱幸福,很快就生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取名叫凡朵。
双方父母住得近,轮流帮忙带孩子。
周末,夫妻两人还会偷偷去过二人世界,去看新上映的电影,去网红店打卡,去城市周边旅游……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过下去,那该多好,平凡普通,却透着温馨和甜蜜。
然而,女儿凡朵两岁时,噩耗传来。
凡朵已经两岁,却还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
丹志夫妻怀疑孩子得了脑瘫,医院检查,然而,医院,也查不出来到底得了什么病。
两人彻底慌了,赶紧带医院。
结果,拿到检测报告那一刻,天塌了。
两岁的凡朵患上了早衰症。
医生把这种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打印成一份详细的报告交给丹志夫妻。
上面写着,孩子发育缓慢,不能正常生长,还会丧失听力,掉牙、骨质疏松、痴呆、面容早衰等等。
一项又一项,每个字都简单好认,合在一起,却成了无比可怕的名词。
丹志实在不明白,明明买彩票从来没有中过奖,这种事怎么就会落在自己身上?
原本幸福甜蜜的一家人,就此坠入深渊。
5岁,是正常小孩上幼儿园,四处玩耍嬉戏的年纪。
凡朵却一辈子都没有上幼儿园的机会。
5岁的她,身高相当于3岁小孩,智商和七八个月大的婴儿差不多。
而且腿部畸形,不能走路,就连牙齿都全部掉光,嘴部向内凹陷,眼眶深陷,像七八十岁的老太太。
视力听力也逐渐退化,最后会完全变成聋哑状态。
医生告诉他们,得这种病的孩子,一般活不过12岁。
对父母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看着孩子等死,自己却无能为力更痛苦。
医生交给丹志夫妻的报告一开始,恩爱的两夫妻还互相打气,鼓励对方。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跑遍上海、北京等地,只要有一丁点治愈的希望,他们都会去尝试。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治愈这种疾病,只能通过康复理疗等手段延缓衰老。
治病无门,直接放弃孩子,身为父母,又狠不下心,只能日复一日带孩子去做复健,风雨无阻。
可看着孩子仍然一天比一天萎靡,夫妻两的精神世界彻底被摧毁。
深夜辗转难眠,两人不约而同的想:要是孩子得的是脑瘫该多好,至少还有治愈的希望,哪怕生活可以自理也行。
为了给凡朵治病,家里的积蓄已经全部花光,还卖掉家乡的一套房子。
两边的父母头发花白,不但没办法安享晚年,反而还要出钱出力,帮扶小家。
凡朵身体抵抗力极差,很容易晒伤、发炎,为此,妻子只能辞掉稳定体面的工作,24小时看护陪伴。
丹志一个人挣钱养家,在小县城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结果每月工资付掉医疗费,立马成为月光族。
夫妻感情也随着孩子的病情流逝,有时吵架甚至会用最恶毒的话诅咒对方。
但无论吵得再凶,两人最后总是抱头痛哭。
因为凡朵是他们最宝贝的女儿,哪怕生活再苦再累,也只能继续搭伙过日子。
早老症患者安娜,去世时19岁除了家庭生活一地鸡毛,丹志一家几乎断绝所有社交。
在社交圈,家里有一个得怪病,长相奇特的小孩,是一桩惊天大“丑闻”。
所以夫妻两人刻意和所有人保持距离,从不在外人面前提起孩子。
甚至连家庭聚会都不参加。
因为他们一家人自带低压,亲戚们看着凡朵,想夸无处可夸,想安慰又开不了口,气氛总是尴尬又沉默。
对此,丹志故作轻松,却透出无尽的悲哀和苍凉:
我也挺替亲戚们为难的。
他们没做错什么,不必遭受这份尴尬。
在我们眼里凡朵是最可爱的宝贝,但在别人看来,她只是个长相怪异、正在衰老的病孩子。
我理解他们的难处。
孩子生病这些年,丹志一家活成了一座孤岛。
然而,他们一家又做错了什么呢?
凡朵是疾病的受害者。
她已经如此不幸,却还要连累家人和她一起承受来自世俗的歧视。
其实,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没有人可以完美无缺,只是缺陷的地方不同而已。
世界上最大的善意,就是遇见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时,努力克制住自己异样的目光。
如果你、我、他都多一点爱心,那世界上就会少千千万万个像丹志家这样的“低压家庭”。
挣扎着活下去婴儿出生,被叫做“新生儿”。
是因为在新生命背后,蕴含着爱和希望。
可对有的家庭来说,新生命降生带着一种特殊的使命。
就像桐桐的弟弟大壮。
年,桐桐出生在河北省承德市,一个叫做“隆化”的普通小县城。
4岁前,桐桐还没发病,她看起来和普通小孩没什么区别,四个半月时,就能自己靠着沙发背垫坐起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桐桐的抵抗力特别弱,稍微不注意就会感冒发烧,每次生病都持续很长时间还不会好。
每天药比吃饭吃得还多,医院常客,经常要去输液。
桐桐4岁时,和普通小孩没区别一开始,父母只以为桐桐身体弱。
从3岁到6岁,医院检查,就连医生也看不出来具体有什么毛病。
直到桐桐6岁,医院确诊:桐桐患有早老症。
果然,桐桐容貌迅速变老,身体机能也以比常人快10倍的速度退化。
14岁时,桐桐还和5岁的孩子一样高,而身体各项机能已经和80岁的老人一样。
毛发稀疏,眼窝深陷,因为神经退化,听力几乎丧失,视力也正在逐渐消失,成为高度近视。
桐桐像老年人一样,身体各项器官逐渐衰竭,数次徘徊在死亡线上。
一次,刚住进重症监护室,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建议父母:“病得太严重,医院。”
对桐桐和父母来说,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
可早衰症无药可治,患者平均寿命只有13岁,活下去实在太难。
自从桐桐生病,父母心力交瘁,年纪不大却已头发花白。
如今又要面临失独的结局,仿佛天都塌了。
当桐桐再次病危,她似乎预感到自己的命运,悲伤地对母亲说:“妈妈,我不行了,再要个小弟弟吧。”
以前,父母不是没有想过再生一个。
可每次念头都是一闪而过,还是为桐桐治病更重要。
这次,母亲心想:
这个病也没有什么治疗特殊的治疗方法,如果她再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就能替我们照顾好桐桐。
然而,对他们来说,生二胎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桐桐4岁开始发病,容貌迅速衰老早衰症是遗传性疾病。
桐桐得病,说明她的父母双方都携带致病基因。
如果生二胎,那孩子有四分之一的概率得病,四分之二的概率成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但是不会发病。
想拥有一个完全健康的孩子,概率只剩下四分之一。
到底要不要赌这一次?
恰在此时,父母带着桐桐四处求医,得知一个新消息:移植干细胞,或许可以逆转身体衰老。
这种做法没有先例,但桐桐父母下定决心试一次。
医院,都没有医生敢保证,生下来的孩子一定会完全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乔杰听说后,赞成这种治疗方式。
并且愿意主要负责实施这个治疗方案,她成功利用试管婴儿技术,帮桐桐的父母筛选出一个健康的胚胎。
年5月,桐桐母亲顺利生下一个完全健康的男孩。
经历过桐桐的病情,父母只希望小儿子健康成长,为他取名:大壮。
大壮胎盘里的干细胞被完整保存下来,两个月后,顺利移植到桐桐体内。
桐桐一家人的照片接受干细胞移植后,桐桐身体各项指标开始好转,并顺利度过19岁生日。
截止目前,桐桐仍然活着,她是世界上早老症患者中,寿命比较长的人之一。
然而,质疑声充斥在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周围。
有人说:“心酸,弟弟的出生只为给姐姐治病。”
甚至有专家提出质疑:“弟弟的出生就是为了给患病的姐姐治病,那这是否涉及伦理学问题?”
其实,在世俗之外,桐桐只是一个努力挣扎着活下去的小孩。
她渴望活下去,她有生的权利。
用无意义的条条框框去束缚一条鲜活的生命,未免过于残忍。
著名主持人董卿说过: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
生活不易,谁不是一边流泪,一边奔跑。
都是同行人,对别人宽容一些又有何妨。
医学进步是唯一的希望在央视节目《中国经济大讲堂》里,乔杰院士做过一期专题讲座。
谈起桐桐的治疗方案,乔院士呼吁大家:
早老症患者平均年龄只有12岁,这给我们很大的鼓励。
我们希望“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这样一个技术能够惠及更多有遗传病的家庭。
希望观众能够过多的了解,也希望有遗传病的家庭能够早来就医,才有机会拥有健康的孩子。
医学技术的进步,是无数患者的希望。
对那些奋斗在一线的科学家、医生,我们心怀感恩。
对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患者,我们最大的善意就是抱着同理心,不歧视任何人。
而我们自己,无论生活再苦再累,也要保护好身体健康。
健康就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都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
相反,如果健康不再,前面没有1,后面的东西再多也是零。
生活忙忙碌碌,愿你努力挣钱的同时,认真生活,按时睡觉,三餐吃好。
在外打拼都不容易,但身体健康永远第一。
照顾好身体,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