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学房室结心律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1-3-21 21:28:13   点击数:
 

作者:医院马长生

交界区心律失常是由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心律失常,一般分为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交界区逸搏与逸搏心律、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三种类型。

正常的心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等组成,其主要功能为形成和传导冲动。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随即由结间通道和房间传导通路传递至房室结和左心房。冲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抵达希氏束后传导再度加速,迅速经左右束支传至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极为快捷,最终使全部心室肌几乎同时被激动,完成一次心动周期。

房室结是一扁椭圆形结构,大小约为8mm×4mm×1mm,位于房间隔的右后下部,冠脉静脉窦前,三尖瓣环的上方。房室结的纤维细小,排列紊乱,交织成网。房室结的血液供应通常来自右冠状动脉,约占90%,仅有10%的血液由左冠状动脉供应。

房室结一直被认为是继窦房结之后心脏最重要的次级起搏点,从房室结发生的逸搏及各种心律称为“房室结性逸搏及心律”,我们以往简称为“结性逸搏”及“结性心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进展,发现产生“结性逸搏”及“结性心律”的兴奋灶或起搏点并非局限于“房室结”,而且严格的说,真正的房室结区并未证实具有自律性,故产生“结性逸搏”及“结性心律”的起搏点应该包含有其他房室结周围组织,故应用房室“交界区”的概念来替代传统“房室结”的概念,与其对应,近年来我们应用“房室交界区心律”来代替传统的名称。

发病原因:

生理性改变:健康人即可发生房室交界区的心律失常,如交界区早搏等,这种生理性改变通常情况下不会导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对人体无明显危害。

器质性心脏病: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诸如缺血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也可导致交界区的心律失常,原因是伴随发生的心肌缺血、炎症、损伤等可导致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异常。

心脏原因以外的疾病:除心脏原因以外,诸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系统的疾患也可引发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

内环境紊乱:钾、钠等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传导性等均可导致心律失常。

物理化学因素:物理(中暑、点击等)、化学(农药、工业毒物等)、生物(蛇毒等)因素均可导致交界区心律失常。

医源性:医源性因素也可导致交界区心律失常,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在介入治疗日益成熟的今天,介入操作通过刺激心肌、影响血流灌注等亦可促发交界区心律失常。

交界区心律失常一般分为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交界区逸搏与逸搏心律、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三种类型。

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

房室交界区期前收缩简称交界性期前收缩,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可前向和逆向传导,分别产生提前发生的QRS波群与逆行P波。逆行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s)、之中或之后(RP间期0.20s)。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发生室内传导差异时,QRS波群形态可有变化。交界性期前收缩可有心悸、胸闷、恶心等的症状,心脏听诊的时候早搏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其后有一长间歇。通常无需治疗,若有器质性心脏病,则应加强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冠脉供血和纠正心功能不全等;预后较好。

房室交界区逸搏与心律

房室交界区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不表现出自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下列情况时,潜在起搏点可称为主导起搏点:由于窦房结发放冲动频率减慢,低于上述潜在起搏点的固有频率;由于窦房或房室传导障碍,窦房结冲动不能下传,房室交界区潜在起搏点除极产生逸搏。患者有心悸的症状,严重心动过缓时可伴有头晕、黑矇的症状。房室交界区逸搏的频率通常为40-60次/分。心电图表现为在长于正常PP间期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群,P波消失,或逆行P波位于QRS波之前或之后,此外,亦可见到未下传至心室的窦性P波。房室交界区心律指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连续发生形成的节律。心电图显示正常下传的QRS波群,频率为40-60次/分。可有逆行P波或房室分离。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的出现,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显著地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有关,并作为心室停搏的生理保护机制。查体时颈静脉搏动可出现大的α波,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房室交界区逸搏或心律属于被动出现的心律失常,治疗应主要针对原发病因(如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房室阻滞),必要时可予以起搏治疗。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又称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与房室交界区组织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有关。最常见的原因是洋地黄中毒,其它如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风湿热或心脏瓣膜手术后,亦可见于正常人。患者有心悸的症状,偶有胸闷、憋气、头晕等症状。

心动过速起始与终止时心率逐渐变化,有别于阵发性心动过速,故称为“非阵发性“。临床上交界性心律和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区别在于频率,将慢于70次/分的称为交界性心律,将快于或等于70次/分而未达到-次/分的称为交界性心动过速。只有当交界性心率(心动过速)的频率超过正常窦性心率时才能夺获心室,心电图上可见干扰性房室脱节。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的心律通常规则,QRS波群正常,自主神经系统张力变化可影响心率快慢。

治疗本病主要针对基本病因。已经使用洋地黄的患者应该立即停药,不应施行电复律。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的应给及时血运重建,改善心肌缺血,并辅以β受体阻滞剂等。伴发于急性风湿热时应积极控制活动性风湿性炎症。在病因祛除后本型心律失常通常能够自行消失,假如患者耐受性良好,仅需密切观察和治疗原发疾病。

来源:心血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