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二)
香林草堂讲课笔记
今天继续接着讲宣明五气篇。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为五发。
这一小段主要是根据脏象学说理论,指出五脏之病各有好发的部位和时间,并且提示应该根据发病的部位和时间进行脏腑的定位。
人体五脏疾病的发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肾脏是阴脏,主骨,肾病多发生在骨。心为阳脏而主血,所以心病多发生在血。脾属阴脏主肌肉,所以脾病多发生在肌肉,肝为阳脏主春,属于阳病,所以肝病一般发源于冬季,肺为阴脏主秋,肺病属阴病,一般发源于夏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发。
我给大家详细地阐述。
五脏一旦发病,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肾脏属阴脏主骨,所以肾病所发多发生在骨。我们在临床当中常见的,比如股骨头坏死,比较重吧,再轻一点骨质增生,如果再轻一点,腰腿酸软,再轻一点腿脚寒凉。
大家会发现一个规律,这些所有肾病所引起的阳虚不足,寒气入里的病都是寒性的。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一般是补益肝肾,温肾祛寒。所以大家见到大部分治疗风湿,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等这类疾病,都是用补肝肾,温阳去寒通络的药物。
我记得今年春天,我给咱群里的一位师兄开了一个药方,他就是股骨头有点问题,我给开的是独活寄生汤,加了一点鹿角霜,就是补益肝肾通经活血养骨。因为肾为阴脏而主骨,因为肾病多发生在骨,所以我们在治疗骨病的时候都是从肾脏这一脏器入手的,并且因为肾为阴脏,所以我们用的方法都是温肾补肾。
而心是阳脏主血,心病多发生在血,同样反过来说,发生在血的病大部分都与心脏有关。我们学习医学的目的就是能够从临床症状表现反推病在何处,为什么生病,然后我们进行治疗。那么我们这里就有一个判断依据,发生在血的病,我们第一个首先考虑要素就是心脏有没有问题。我们以前学过心主血脉,血有问题,一般是和心脏有直接关系的。
临床当中心气不足,心阳不整,就会导致血行缓慢。或者是血行凝涩,或者是节律不齐。而疾病往往是互相为因,互相影响的,同样血友病也会影响到心脏。比方说血脂高,长期的血脂高就会导致心阳的超负荷运载,就会损伤心阳,就会导致心脏扩大。
而脾主肌肉,所以脾病多发生在肌肉,脾虚的人一般是比较消瘦的,而肌肉萎缩的病症治疗一般都是采取健脾养肉的办法。前几天我给大家讲过,不明原因的大面积肌肉萎缩,怎么治啊,用大量补气的黄芪和健脾的白术。
肝为阳脏而主春,属于肝脏的阳病则发源于冬季。过去有温病学家有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就是说冬天受到寒冷,没有保护好,容易在春天发生温热病,就是说温热病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冬天来的,病根在冬季。
肺为阴脏而主秋,属于肺脏的阴病发于夏季,夏季的时候损伤了脏器以后,秋天容易发生咳嗽。这个咱以前讲过。
下面讲五邪所乱。这一段主要讲正气被邪气所侵扰,因为侵扰,阴阳部位不通,所以临床表现为不通,从而提示人们根据临床表现进行阴阳归类。人体的五脏被病邪侵犯扰乱,会造成不同的病理变化。
病邪侵入阳就发生狂病,侵入阴就发生痹症,这个在临床当中很常见,一般分两大类,热邪阳邪侵犯人体,容易让人发生狂躁症。
而病邪侵入人体的阴分,则容易发生痹症,比如腰腿疼,风湿病,都是风寒湿邪侵入人体的阴分造成的。
病邪侵入阳,阳气过盛而向上逆行,就会造成头痛头晕目眩等一类巅顶部位的疾病。病邪侵入阳,阳气是上升的,这里意思是说阳病容易发生在上部,这里说的是一个上下部位,因为阳邪侵入人体以后,会和人体的阳气合并,会导致上部疾病。
病邪侵入阴,阴气过盛,则造成失音不能说话。
这里也有一个临床当中的问题,临床当中有很多疾病,会突然说不出话了,发不出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声带水肿。这样的病怎么治呢?大部分大夫当咽喉病这一类症状来治疗,清热解毒,清咽利喉。告诉你们,这种治法,往往很难奏效,特别是失音以后很少有能在短时期内治愈的,最少也在一个星期以后。因为大家的治疗角度都认为是上火所引起的。但是今天大家看我们的经典是怎么说的,是因为病邪侵入阴分,阴气过盛而造成失音。阴气过盛你用清热解毒,清咽利喉管用吗?背道而驰。大家一定会有一个疑问,照你这样一说,用黄帝内经的经典理论,治疗失音,是用温法、补法吗?告诉你回答正确。我在临床当中治疗这些疾病就是用温里的方法。但是效果往往优于清热解毒的方法。具体治疗,我一般用引火归元之法,用肉桂和温里散寒的附子这些药物来治疗的。这个以后大家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的时候再讲,现在给大家讲这些也听不懂。
继续串讲。
病邪由阳进入阴,则病人变得安静,病邪由阴外出到阳,病人则容易变得躁动,容易发怒。
举个例子,比如风湿病或者类风湿,初期发生都是寒证,但是日久,寒邪湿邪淤积于里,日久化热,就会表现为热证。这种热证在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而在患者的情志上表现为烦躁容易发怒,见谁跟谁过不去,两句话不对就发火了。一个是病痛导致他烦恼,另一个其实是郁久化热,导致烦躁不安。这样的病,就是病邪由阴外出到阳,或者由阴转化为热,或者由寒转化到热。
像刚才举这个类风湿病人,到后来就烦躁不安易怒,现代医学研究类风湿因子开始侵犯心脏,导致心脏内膜或心脏瓣膜附近也会发生轻微的炎症,而导致心脏的一些反应。所以类风湿发生到最后,晚期,就是发生类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变形,关闭不严。
这就是平时所说的五乱,五邪所乱。同时这段也提出一个理论,疾病是不会停止不动的,即使停止不动,持续也是在一个季节相对稳定,除了在那一个季节,其他时间都在大量的变化。疾病所持续的季节,比如心脏病,心属火,木生火,所以在春天心脏病相对比较平稳,春天是生发它的。这个理论咱们以前讲过。
下面一段就是五邪所见。
这一段是说明五脏为邪气所伤在脉象上的各种表现,这样提示我们可以从脉象上判断正邪的盛衰。疾病可以造成五种反常的脉象。春天出现秋季的毛脉,夏天出现冬季的石脉,长夏出现春天的弦脉,秋天出现夏天的钩脉,冬天出现长夏的代脉。这被称为阴出之阳,病者善怒,为不治之症。这就是所说的五邪脉,其预后相同,都是不治之症,死症。这个咱们以前讲过。
第一个春天出现秋天的毛脉,春天属木,毛脉属金,春天应该是弦脉,而出现毛脉,属金,金克木,这样的患者一般预后不良,几乎是是死症的脉象。其他的几个不一一解释了。都是在这个季节出现了克制这个季节的脉象。那就是死症。这个内容我们之前非常详细地讲过。
下面讲五脏所藏,藏什么五神,也就是五种情志,也可以说五神。我曾经说过,我们的身体里边藏着五个神。这个神可去可留,去了就是失神,人就很危险了,神是主人情志和智慧,以及人的神情的。
一旦这五个神志发生不安稳的状态,发生情志上的疾病,比如癫狂,忧郁,不知人事等等这一类神志上的疾病。
人体的五脏在精神活动方面是既合作又有分工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体有五个神,它们合起来就是一个神,所以中医的望诊就是望神,就是看有没有气色有没有华彩。分开来分到五脏各有一个神志。心脏主管并蕴藏神这一种情志活动。肺脏主管并蕴藏魄这一种精神活动,肝脏主管并蕴藏魂这一种精神活动,脾脏主管并蕴藏意这一种精神活动,肾脏主管并蕴藏志这一种精神活动,这就是所说的五脏所藏。
这个分工很明确的。比如咱日常生活当中所说的丢了魂了,失了神了。受惊吓丢魂,民间有一个方法,也就是古代祝由术的一种,叫招魂。其实人体五脏的强弱,与人体的精神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你比如说临床当中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瘦瘦弱弱,絮絮叨叨,说话断断续续,说话逻辑不够严密的人,普遍都是脾胃不和,肝肾不足,就导致了他精神活动方面的一个反映。所以你做事情一般跟这种身体软弱,意志不强,或者决断不强的人,很难做成,因为他决断能力就不行。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你比方有肺病的人,肺病发生疾病,特别是绵延长久的人,一般是咳嗽气喘。一个说话动作气喘的人,肺气虚的人,他的魄是不稳的。而魄不稳的人,我们日常生活中说,气魄气魄。一个出气都气喘吁吁的人,哪来的气魄啊!气魄是一种阳刚之气。对不对?说这个人还有气魄,雄赳赳气昂昂!对不对?你让一个气喘吁吁,弯着腰,挣扎着翻着白眼儿,呼着两口气,你还让他有气魄?一看就是老弱病残。
所以一个肝肾不足的人,同样,他也会导致一种意志不坚定,优柔寡断,再加上肝胆不足,就会导致决断能力不行!所以遇到这种肝肾不足,肝胆不和,虚弱的人,一般你跟他做不成事,他反反复复,吱吱唔唔,自己决断不了。说了一整天,说了两整天,你跟他谈论3天,他也决定不了他能不能做,敢不敢做。所以一个有经验的大夫,就从一个患者,或者是平常人的体质,禀赋,就能判断他在做事情上,有没有他一定的底蕴吧可以说是。
下面的一段呢,讲的是五脏所主。
就是叙述了五脏与躯体不同部位的联系。人体内在的五脏和外在的五体分别有这种特殊的内在联系,从而呢分别主管五体。
心和脉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故主管脉。肺和皮毛,也就是皮肤毫毛,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故主管皮毛。肝和筋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故主管筋。皮和肌肉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故主管肌肉。肾和骨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故主管骨。这就是所说的五主。
具体这个五脏与五主,也就是五体内在的联系。是怎么联系的呢?以后在脏象学说里面还会逐渐的再讲。今天我就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你比方说肝主筋,前几天就讲过,水谷精微进入人体以后,经过脾胃运化吸收,形成精气,其中一部分,由脾升清降浊,升发运用到肺。而其中的一部分就直接走了肝啦,啊,灌输于肝。而肝灌输满以后,通过肝又灌输到筋,以濡养筋膜。所以说肝与筋有特殊的内在联系,主管筋。
其他的五脏与其他的身体部位不同的关系,以后大家会逐渐的全部学到。今天我就不一一讲了。就是举一个例子,就说每一脏主每一体,不是凭空想象,是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的。
下面讲五劳所伤,就是指出劳逸过度对人体有伤害的作用。我们所说的劳逸,一个是指劳,一个是指安逸。所谓劳,是指劳作,劳损。所谓逸,就是太舒服,四川人不是讲吗,安逸嘛,对不对?我记得四川人叫巴适,安逸。五种过度的疲劳,所损伤的对象不同。
长久的用眼则耗伤血,长久的睡卧则耗伤气,长久的坐着不动则损伤肌肉,长久的站立着则损伤骨骼,长久的行走则损伤筋,这就是所说的五劳所伤。
久视则伤血呀,大家用眼过度就会眼球发红,啊,血贯于睛。长久的睡会耗伤气,因为你不运动气会凝滞,因为气是一种动态的东西,静止不动,就不利于气的运行。长久的坐着,就会损伤你的肌肉,因为脾是升清降浊的。你不运动就会造成脾这种升清降浊的运动平缓,所以就会伤及肌肉。肾主骨,长久的站立会导致骨的损伤。长久的行走会拉伤你的筋,损伤你的筋膜。也就是会损伤那些濡养的东西,骨关节,骨连结这些濡养的东西损伤以后,就会磨损到骨,紧接着就会发生骨病。
所以治疗这个关节病,一般要滋补肝肾。为什么呢?第一肾主骨,第二肝主筋。据说一般的骨病,不仅与肾有关,也与肝有关。因为所有的骨连结以及关节腔这种润滑,全部是由肝来滋润的。你比方说骨质增生啦!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它首先损坏了筋膜。筋膜破坏以后,骨与骨产生摩擦。骨膜也就是筋膜破损以后,骨骼受到摩擦以后,骨骼的修复,就会长出骨臼,就是骨质增生嘛。这样的情况你说你不养肝,不补肝肾,怎么能治疗这个骨质增生呢!
下面的一段是五脉应象。这一段呢,主要是叙述了五脏应这个四时五行之变在脉象上的一个表现。五脏的脉象在生理情况下,也就是说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和四季相对应的。
这个咱们前几天就讲过,是吧,春弦,夏洪,秋毛,冬沉。同时呢它对应的是五脏,肝脉应该对应于春季,应该是弦脉,心脉对应于夏季,应该是钩脉,也叫洪脉。脾脉对应与长夏,也就是六月份的时候,农历六月份的时候。应该是代脉。肺脉对应于秋季应该是毛。肾脉对应于冬季,应该是沉。这就是所说的五脏之脉。
也就是说一年的四季,加上长夏,夏与秋当中,它独立有一个月,作为长夏的季节,对应于五脏。一年五季,在不同的季节,正常人的生理脉象会发生一个变化。我也给大家前几天讲过。春天的浮到夏天的更浮,长夏更浮到秋天就开始收,到冬天的藏沉下来。这么一个循环过程。
在这种脉象的浮沉的循环变化,就反映出一年五季,在五个季节分别会对人体的五个脏气有旺盛的作用。你比方说夏天心脏就旺些。秋天就让肺脏旺一些。他这种五脏在五季分别滋养的作用呢,就是让五脏各自有生发休养的季节。
同时,我给大家以前就讲过,人体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这种五脏随着五季的变化,就是让五脏不是死气沉沉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让它动起来。春天,肝旺起来。夏天,心旺起来,秋天,肺旺起来。冬天,肾旺起来。他是此起彼伏,互相克制,互相生发。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同时,我也告诉大家,正是这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也给了我们治疗疾病修复机体的机会。你想,一旦损失肌体。如果不是动态,就是死气沉沉藏到那儿不变化。你怎么去治啊!对不对?他没变化,你怎么能把他变化了啊!我们就利用这种动态的变化,适当的浮或者泻,或者顺或者逆。加以实施,来治疗疾病,修复肌体。
甚至呢,我们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的饮食起居,大家都尽量的让自己动起来,不要死气沉沉的。这一动起来,你的生活也会变得积极向上。对不对?因为整个宇宙到一个大自然,到一年的四季,到人的七情。整个是一个运动的状态。而人呢,就是契合于大自然宇宙之中。你不运动或者是运动得很缓慢,那么你就不契合这种运动状态,就会发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所以,我们在肌体上要运动起来,让气血旺起来。情志上让自己开朗乐观向上。让情志运动起来。学习上也不断的进取,获取好的知识,让自己的智慧运动起来。等等等等,皆为如是。
而对于我们,做人做事的修为上,也是这样,要让自己的所有的做事,不断运动起来。让这种动态让自己的这种思想道德,越来越纯净起来,而不是一个凝滞的,黑色的。让它明朗起来,逐渐的纯净起来。
如果这种动态导致的就象置换一样,把你所污渍的,不干净的。从思想到身体不断的纯化了,那就叫你有修为了嘛,对不对?这个在道家上叫符合了道。这个在佛家称之为修,或者是叫修行。修什么呢?修纯净。
所有这一切都在说明一种动,就说宇宙在动,自然界在动,人体在动,包括你的思想智慧,都要去动。不仅要动,要向向上的方向去动。所以这个治病,总是在这疾病的变化当中,引导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向痊愈的方向发展。而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可以引导自己的思想,也向纯净纯化的方向发展。这个呢,就称之为治。就是治病的治。这个治呢也可以引申为规律。什么规律呢!宇宙规律。
好,今天的串讲结束。
讲课语音记录编辑:善光傲雪寒梅飞鸿踏雪泥
香林信步,执业中医师,传统中医文化践行者,古丝路香文化传承者。这里是了解学习中医经典的安静之处。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点状白癜风发病要多久才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