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8日,来自威海乳山的王瑞友给青岛电视台《今日》栏目打电话说,他想通过《今日》医院的好医生——池一凡。因为如果没有遇上池一凡,妻子的病不知会拖到什么时候,他也很可能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王瑞友的妻子得了什么病?他们和池一凡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28日下午,医院本部的5号手术室,一台心外科手术即将开始。主刀医生是心外科专家池一凡,而躺在手术台上的,就是王瑞友的老伴王翠琴。每年池一凡都要做上百台手术,对他而言,这台手术只是其中很常规的一例,不过对于王翠琴来说,这个机会却非常珍贵,因为这台手术,她已经等了十多年。王翠琴今年57岁,得的是晚期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手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法。因为没钱,每次犯病她只能在家里挨着。今年2月底,王翠琴的胸口突然剧烈疼痛。看着老伴疼得在床上打滚,王瑞友下决心,一定要把老伴的病治好。2月26号,老两口凑了六万块钱,来到了青岛。六万块钱,是王瑞友一家五年的收入,在他看来,有了这些钱,妻子的病就有了治愈的希望。然而住院之后,临床病友的话却让老两口心里一凉。妻子要走,王瑞友使劲拦着,这一幕,正好被查房的池一凡看到。为了帮病人省下每天23块钱的住院费,池一凡牺牲了休息时间,把原定的手术日提前了四天。从下午两点到五点,这台手术中池一凡主刀的部分才完成。这一天,他总共在手术台上站了五个多小时。记者告诉池一凡,王瑞友想当面对他表示感谢,可池一凡却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用不着感谢,在重症监护室,还有其他患者等着他。为素不相识的病人加班做手术,池一凡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前一晚,他还为一个急症病人忙到凌晨。“把病人当亲人”,从医多年,池一凡时刻将这句话铭记于心。
年,池一凡从法国的马赛第二大学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医院。那时农村医保还没普及,病人看不起病的情况时有发生。为病人凑治疗费,在科室设立“扶贫病床”,十多年来,池一凡记不清将多少贫困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也记不清为多少病人捐过款。病人送来的锦旗,挂满了池一凡的办公室。对池一凡的采访,记者仅仅进行了二十分钟。因为池一凡太忙了,忙着做手术,忙着查房,忙着急救,医院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家开玩笑,称呼他为“最忙碌的副院长”。忙碌的背后,是池一凡对患者的关心,是他对患者付出的真心,是他的善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于一个挽救病人心脏的医生来说,他真的是在以“心”换心。在池一凡看来,治病救人,是医者应尽的职责;跟患者以心换心,是作医生的本分。
鍖椾含涓撲笟鐨勭櫧鐧滈鍖婚櫌鍖椾含涓鍖婚櫌鏄獥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