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脚养脚永不老晚上在家做个足疗冬天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17-4-13 17:08:04   点击数:
 

养生先养脚养脚永不老晚上在家做个足疗北京医院针灸科主任 王军生命时报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养脚永不老”。天气越来越冷,足疗不仅可以祛寒暖身,还有扶正祛邪的保健功效,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也卓有成效。中医的足疗主要分为足浴、足底按摩和刮痧三部分,只要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在家就可以轻松养生。   

足浴养精气,加“料”效更好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中医学认为,双足为人体精气之根,足的外形、肌肉的强弱、关节的柔韧性等,均反映人体气血运行情况。根据中医经络学,足部分布着很多治病养生的重要穴位,通过足浴的温热作用刺激这些穴位,能够促进人体血液流通、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脉、推迟衰老、祛病延年。

清外治法祖师在《理论骈文》中写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用之药即内用之药”。可见,足浴时加些中药材,可以使药效通过肌肤的渗透作用进入血脉,随着血液运行,引药到达病灶之处,便捷、安全、有效地调理疾病。下面介绍两个针对不同疾病的常用足浴方。

1.祛湿止痒足浴方。取苦参、虎杖、地肤子、黄柏、苍术、茯苓各10克,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晾至45℃左右时泡脚。具有燥湿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内蕴、皮肤瘙痒者。

2.活血祛瘀足浴方。取鸡血藤30克,青风藤3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炮附子10克,川芎10克,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晾至45℃左右时泡脚。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肌肤麻木不仁、局部皮肤干燥、肢体疼痛、头晕气短等症。

泡脚时最好用较深、底部足够大的木桶或搪瓷盆,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水浸泡到小腿,水温保持在40~50℃,每次泡脚30分钟左右。足浴后应立即擦干,穿上暖和的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泡脚虽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如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足部有溃疡或炎症的人不宜泡脚。另外,太饱或太饿时泡脚容易头晕;饭后半小时内也不宜泡脚,以免影响消化;严重心脏病、低血压者泡脚需当心晕厥;糖尿病患者要防止烫伤;老年人足浴不宜过久,临睡前泡脚20分钟即可,时间太久易引发心慌、出汗等症状。

泡后按足底,不要追求疼

足底按摩是广受大众追捧的养生保健方式,但市场上很多按摩很不正规,打着“中医养生保健”的旗号瞎按一气。足底按摩讲究规范、得当、对症,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感染、破溃甚至骨折。

正确的足底按摩是在泡脚后通过适当的按摩手法、恰当的力度刺激足部相关穴位和反射区,以产生酸胀、微痛感最为适宜。足底按摩绝非越用力、越疼,效果越好。力度过大反而会造成皮下瘀血和肌肉损伤,疼痛过于强烈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有可能加重病情。

另外,按摩时间和次数也并非多多益善,一次足底按摩控制在40~50分钟最好,每周做一两次即可。因为机体对任何刺激都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刺激过量会适得其反,导致神经疲劳,敏感性下降。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足底按摩的重点穴位:

涌泉。位于足底部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点上,足趾弯曲时足前部的凹陷处。按摩此穴具有滋阴益肾、平肝潜阳、防病保健的作用,对失眠、头痛、眩晕、便秘、小便不利、足心热等症有一定疗效。

太溪。位于足内踝尖后方凹陷处。按摩此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强腰膝的作用,对月经不调、遗精、尿频、泄泻、腰膝酸软、耳鸣、失眠等症有一定疗效。

照海。位于足内踝尖垂直下缘凹陷处。按摩此穴具有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作用,对痛经、月经不调、失眠、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症有一定疗效。

太冲。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可触及动脉搏动。按摩此穴具有疏肝理气、清肝降火的作用,对头顶痛、眩晕、目赤肿痛、两胁痛、急躁易怒等症有一定疗效。

足底按摩的基本手法有两种,一种是点法,单勾食指点于穴位;另一种是按法,用拇指尖施压于穴位。每个穴位按摩2~5分钟即可。

腿脚刮刮痧,防治多种病

全身脏腑器官在足部均有特定的反射部位,足浴后对相关部位进行刮拭,不仅能调和阴阳、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而且对于预防和治疗多种常见病、改善亚健康状态有独到之处。如刮拭脚底涌泉穴至足跟,可清退虚火,改善咽痛、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等症状;刮拭小腿内侧可强健脾胃,调理消化不良等脾胃病;刮拭小腿外侧可疏肝利胆,非常适合更年期女性。

常用的刮痧工具有牛角类、玉石类和木竹类刮痧板,先在皮肤上涂抹刮痧油、橄榄油或润肤霜等,以方便刮拭。用刮板的1/3边缘接触皮肤,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45度左右,利用腕力向同一方向多次刮拭。刮痧后,由于体质与病情不同,皮肤表面的出痧可呈现鲜红、暗红、紫色及青黑色,痧的形态有散在、密集或斑块状,出痧局部皮肤有明显的发热感,一般5~7天即可消退。

刮痧之后应休息片刻,喝一杯温水或红茶、普洱茶等,短时间内避免冷水刺激,切忌吹凉风受寒。局部有痈疮、溃烂、传染性皮肤病、静脉曲张和骨折部位以及皮下不明原因包块等情况,不宜刮痧。此外,有出血倾向疾病、醉酒、过饱或过饥、过度疲劳、痧斑未退的部位也不宜刮痧。

冬天正是泡脚好时节,泡脚药方送给你,记得收藏!

入冬后气温明显降低,正是泡脚的大好时节。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

热水泡脚,如吃补药;中药泡脚,胜吃补药;

中药泡脚是中医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其能借助水蒸气扩张足部的毛细血管,使中药的有效成份充分地通过毛血管循环至全身经络,再循经络运行到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作用。

然后再加水调温浸泡25分钟左右,通过双手对自己做自我按摩,使药物更好刺激足部穴位和反射区,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从而改善睡眠,防治各种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调整血脂、血压,防治中老年风湿性关节炎,同时也是养生美容和减肥的好办法。中药泡脚对糖尿病足、便秘、小儿遗尿、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和抗衰老均有一定的效果。

生姜泡脚

脚凉怕冷,用生姜一块(像枣大这么一块姜)用刀拍扁,红花、取一份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烧开,再加一勺盐泡脚。

艾叶泡脚

可治疗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药店买一两艾叶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叶用纱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先熏脚,然后再泡脚,水温40到50度的时候,再把双脚放入水中泡脚,红花、艾叶泡脚,可治脚凉腰酸。

干姜、桑枝泡脚

患风湿病、怕冷、怕凉、脾胃虚寒的人,适合用具有温通作用的中草药,如干姜、桑枝。

日常养生足浴配方

当归15克、黄芪2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泽兰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细辛6克、黄芩15克、酸枣仁15克。用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后倒入足浴盆,每晚睡前泡脚30分钟,配合脚步自我按摩手法。

气虚足浴配方

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血虚足浴配方

当归20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川断15克,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体质比较虚弱,经常头痛,咳嗽,到了冬天手脚发凉的配方:

艾叶10克、桂枝15克、川芎10克、羌活15克、防风10克、生姜20克、花椒10克、红花10克、威灵仙15克,用水煮沸,待温度适宜就泡脚。可以治疗冻疮或者怕冷的。

你那么懒,跑去药店配药泡脚,还要自己煎煮,多么麻烦啊!还不如直接用养美中药泡片泡脚,十几味天然中药熬制浸膏提取,以泡腾工艺制备。适用于风湿关节疼痛、体质虚寒、手脚冰凉、失眠、疲乏等亚健康人士。

泡脚应注意:

1.泡脚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即可,一般泡到全身发热,有微微出汗即可。

2.水温在37℃~43℃即可,温度太高容易发生虚脱,也会烫伤脚上的皮肤。

3.泡脚时配合着闭目养神或双手搓腰,可以提升行气活血,全身放松的效果哦~

1.爽脚粉止痒祛湿

材料:滑石60克、生甘草、黄连和苍耳子各10克、冰片5克。

功效:滑石、生甘草、黄连清热,苍耳子消肿,冰片缓搔痒。

做法:材料磨成粉,出门前、洗澡后各用1次,敷脚底、趾缝。

2.泡脚汤消毒清热

材料:明矾30克,黄柏、苦参根、艾叶20克、蛇床子15克。

功效:明矾、艾叶止痒,黄柏和苦参根清热,蛇床子治湿癣。

做法:药才加c.c.水煮滚转小火煮10分钟,放温后泡脚。

3.芦荟治脚。每晚洗完脚,用芦荟叶揉搓叶汁往脚上挤抹,自然风干,没味,也无疼痛感觉,每次一只脚用一叶。

4.蒲公英40克,苏木30克,茯苓20克,白矾20克,钩藤30克,防风20克,防己20克。

方法:诸药物放入洗脸盆中加水毫升,煮沸后待温,泡脚,每日1剂,早晚各1次,每次泡脚40分钟,3日为1个疗程。如未愈,再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

5.蛇床子15克,苦参18克,蜂房18克,苍耳草40克,趾间水疱或糜烂加白矾20克,黄柏18克。

方法:将上述药物放入瓦罐内加水毫升,煎至毫升,滤出药渣,再加入5~6倍的40℃温水泡脚,每次泡20~30分钟,每晚1次,连续3次。

6.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7.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8.克红花;克艾叶。平均分为20份,每天1份(加20粒花椒、2勺食盐)用纱布包裹加水煮开--用水量为漫到脚踝处即可,泡脚。

9.痛经药方:玫瑰花30克,红花30克,当归50克,川芎30克,桂枝30克,艾叶50克

制作方法:把以上中药材加水,熬煮半个小时,直到剩下毫升时,加适量热水兑成药汤,水温保持在40℃-50℃。在泡脚前加2匙白酒。

10.感冒药方:细辛20克,桂枝20克,干姜30克,紫苏30克,藿香30克,菊花30克

制作方法:把以上中药材加水,熬煮半个小时,直到剩下毫升时,加适量热水兑成药汤,水温保持在40℃-50℃。

11.慢性胃炎药方:桂枝30克,干姜30克,艾叶50克,紫苏30克,元胡30克,当归30克

制作方法:把以上中药材加水,熬煮半个小时,直到剩下毫升时,加适量热水兑成药汤,水温保持在40℃-50℃。

每晚坚持泡脚对女性的好处

每天泡脚对于女人来说,能刺激脚部的穴位,调理身体各器官,促进血气循环,帮助身体回暖,以及抑制痛经和安眠养生的作用。女性想要泡脚的同时还想要其他功效不妨往泡脚水里加点“料”。

一、驱寒:加点姜

生姜特有的“姜辣素”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能刺激毛细血管促使身体毛孔张开,将体内的病菌、寒气散出。建议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女性可在泡脚时加入拍扁的生姜,能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感冒。

二、解乏:加点醋

工作了一天的白领女性,晚上回到家,已是身心疲乏,不妨在泡脚水中加点白醋。这是因为醋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提高血红蛋白的携带氧的能力,改善人体因疲劳而导致的缺氧状态,让身心放松。另外,醋泡脚还能软化价值,美白肌肤。

三、治脚气:加点花椒

花椒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能够止痒杀虫,用花椒水泡脚可治疗脚气。每晚用纱布包上花椒,加水煮开,待水温微凉后便可泡脚。

四、美颜:加点玫瑰

玫瑰花养颜的效果众所周知,不少的护肤产品也添加了玫瑰成分,在泡脚的同时加点玫瑰花,能够调节内分泌、淡化斑点,玫瑰花的清香也能缓解情绪、养心安神。

用足浴盆泡脚时,加入玫瑰花,可缓和情绪、平衡内分泌、并可消除疲劳、改善体质,玫瑰花的味道清香幽雅,能令人缓和情绪、纾解抑郁,宁心安神、舒经通络、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令肌肤如牛奶般净白、自然、水嫩。通过足浴盆热水足浴,可以调节经络和气血。同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从而使头部血流加快,及时足量补充大脑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特别在冬季,每日坚持足浴盆足浴,不但可以保持脚部清洁,增强其新陈代谢,提高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还可以防治皲裂、冻疮、足癣等脚疾。玫瑰花瓣泡脚适合任何人士,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血液循环,改善并缓解便秘、寒足、免疫功能低下,脚踝挫伤及鼻塞咽喉肿痛等不适。(选材:中药、平阴玫瑰花瓣)。中医认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最明显的功效就是理气解郁、活血散淤和调经止痛。

长按







































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