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医学瑰宝《黄帝内经》早就发现了人的健康养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提出了养生与十二时辰关系密切。由于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人体内的气血也按照一定的节奏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为此,养生要顺应身体节律和它自身的循环运转,即养生要注重“因天之序”,注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序而动,才能获得良好的养生效果。
子时该入睡
子时是指晚上2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此时胆经最旺。 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正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此时是一天最黑暗的时候,阴气最盛,过了子时阴气转衰,阳气开始生发,犹如种子开始发芽,这种初生的阳气是维持整个人体生命活动不断进行并欣欣向荣不可缺少的力量。 阳主动,阴主静,而子时阴气最盛,则此时最需要安静。因此,子时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时不要熬夜,要及时上床睡觉。通常在子时前入睡者,第二天醒来后头脑会变得更加清醒,气色也显红润。
丑时肝经当令 1:00~3:00为丑时,丑时肝经当令。 肝五行像木,日常养肝要如同养护树木。养肝就要及时梳理它的性情,性情暴躁只能助长它的暴脾气。要想养好肝,在精神上要保持柔和、舒畅,力戒暴怒和抑郁,以维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5时,此时肺经当令(即肺经值班),这时大地阴阳开始发生转化,由阴转阳,也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开始,这时人们需要保持熟睡,即深度睡眠。 寅时睡得好的人,第二天清晨就会显得面色红润,精神也充沛。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7时,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大肠的两大功能——主传化糟粕和主津。主传化糟粕功能是指——大肠上接小肠,接受小肠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大肠主津,意指大肠吸收水分,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作用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将其中部分水液吸收,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即常说的燥化作用。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7:00~9:00,此时胃经当令。 中医认为,胃是储存饮食的器官,有“水谷之海”之称,是生成营养物质供给五脏六腑活动的源泉。其生理功能包括: 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受纳于胃的水谷,在胃的不断蠕动及胃中阳气的蒸化下,使水谷变成食糜,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吸收,这个过程中医称之为腐熟。(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缺少了脾胃的正常运转,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则不能正常进行,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也就没有了物质来源。) 主通降,以降为和 胃在完成受纳和腐熟水谷之后,还要将初步消化的食物传递到小肠,在那里完成对食物精华物质的吸收。所以,胃还必须具备向下传递食物的功能——主通降。精华被吸收后,剩下的下移大肠,形成大便,排出体外。 通降是胃生理功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医称胃“以降为和”。如果胃失和降,饮食滞留于胃,就会出现胃脘胀痛、不欲饮食等症;如果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的升清作用。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11时,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将其变成食糜,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而要完成上述功能,脾与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应相互协调,才能正常发挥。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亦因此而失常,故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即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是心经当令的时间。 心是五脏之首,是人体的君主。 心主血脉,心通过自身的搏动和血管构成的闭合回路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各处,为全身器官提供活动时所需的养分,并带走其活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就是说,心的功能旺盛则全身组织器官得到的营养就充足;反之,全身组织器官就会因营养不足而导致功能减退,甚至衰竭。 心藏神,统管全身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人的心气。心气旺盛,才能使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不出差错;如果心气不足,就会使心血管系统内部发生动乱,心律不齐、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都会来找麻烦。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小肠经当令,是保养小肠的最佳时段。 小肠是饮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生理功能包括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受盛化物 “受”有接受之意,而小肠接受的是经过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它是初步加工过的一种精细化了的食物。 如果小肠受盛功能失调,传化停止,则气机失于通调,滞而为痛,这时腹部疼痛等病症就会出现;如果小肠的化物功能失常,就会出现消化、吸收障碍,其典型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泌别清浊 “泌”有分泌之意;“别”,即分别、分离;“清”,指水谷精微,即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浊”,即代谢产物。小肠接受了胃传递过来的初步加工过的食物,接下来就是将食物进一步消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并将其中的精华物质吸收,提供给人体使用,最后再将剩下的糟粕物质向下传递给大肠,由大肠排出体外。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17时,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 膀胱的功能是储藏和排泄尿液。如果膀胱储藏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尿频、尿急、遗尿、尿失禁等;如果膀胱排尿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淋沥不尽,甚至小便癃闭不通等问题。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19时,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 中医上所说的肾不是西医单纯所说的肾脏,其涵盖肾脏、输尿管等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关系到其他脏腑,所以非常重要。肾脏是五脏中最后衰老的器官。 肾的府第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个,故有“腰为肾之府”之说。肾主藏精,有“先天之本”之称,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全身阴阳之根本。此外,肾主水液,主纳气。如果一个人的肾气亏损,就会表现为腰膝酸软,易生疾病、易衰老。 藏精是肾最重要的功能。肾所藏之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来自于父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滋养。 肾所藏之精可化生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肾气属于元气的一种。由于肾所藏的元阴与元阳是生命的原物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所在,所以我们把肾称为“先天之本”。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21时,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 它包裹并护卫着心脏,好像君主的“内臣”,能够传达君主的旨意。所以说,它能代心行事,故又称为“心主”,心脏产生的喜乐情绪便是从这里发出来的。 心包可以保护心脏,使其不受外邪侵入;如有外邪侵入,心包则首当其冲掩护心脏。 心包代心行事,代心受邪。因此,心脏病最先表现在心包上,心包经之病叫“心中澹澹大动”,患病者感觉心慌。 有时心包受风邪、湿邪干扰,但并不是马上出现问题。比如,风湿热侵入心包,常会蛰伏20年,才发为风湿性心脏病;寒邪侵入心包,则会阻塞血路,成为心绞痛;水湿之邪入侵,则会成为心包积水。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23时,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 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可以保护脏腑,为油脂体膜,故称为“焦”。 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病。 三焦其对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即为“行气行水”。三焦可使全身水道通畅。人体中的水液之所以能够正常排泄,这与三焦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此外,三焦可通行元气。元气在肾,由先天之精所化,依靠后天之精滋养。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全身的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以说三焦是元气通行的道路。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