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婴报恩春城晚报深度人物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17-3-6 8:30:40   点击数:
 

22年前,身高厘米的徐荣收养了一名弃婴,22年来,父女俩相依为命。当年的收养,或许只是出于怜悯和同情,但是22年后的今天,这名被收养的弃婴徐琼艳,却成了徐荣最大的骄傲。

因为家里条件差,因为要照顾病中的父亲徐荣,徐琼艳曾5次辍学。但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徐琼艳最后还是回到了学校。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读中学时,徐琼艳就自食其力,靠打零工完成学业。到了大学之后,她居然同时兼职5份工作,在完成自己学业、自食其力的同时,3年大学期间,居然攒下了5万多元。

因为自强不息,因为勤学不殆,她还获得了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一等奖,马云亲自为她颁发1万元奖金。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她有机会前往新西兰留学,但思考再三,她还是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而放弃的理由只有一个:父亲年纪大了,又生着病,我要照顾他。

央视曾找到徐琼艳,要做一期寻找亲生母亲的节目,但却被徐琼艳婉拒:“如今,我有了一个伟大的父亲,这就足够了。但是,我不怪我的亲生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首席记者任锐刚

徐琼艳笑对逆境感恩亲人与社会

徐琼艳和养父在一起

徐琼艳的“欧妈”和“伍妈”

□首席记者任锐刚文/图

4日下午,从海南省海口经济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放假回家的徐琼艳,陪着表姐到开远妇幼保健院给侄儿看病,看完病,她们还得赶回50公里外的马者哨照顾疾病缠身的爸爸徐荣。

此前的1月24日,徐琼艳应母校之邀,回开远四中给高三的学弟、学妹们作励志报告。

再次走进开远四中熟悉的阶梯教室,这个露着灿烂笑脸、衣着简单但又阳光、乐观的女孩,看着教室里只比自己小几岁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一个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哪位同学还在为学费、生活费发愁吗?”

捡来的婴儿

22年前,开远市马者哨村的彝族男子徐荣,因为从小双手指伸展受限,两腿也不能弯曲,身体多病,身材矮小,劳动能力几乎丧失,虽然已经50岁了,但还一直单身。

一天,徐荣的妹妹到城里赶街时,在村口路边的墙角看到一个襁褓里的孩子在哭,并没有太在意。几个小时后返回时,发现婴儿仍然在哭,出于怜悯就抱回了家。因为自己家里实在困难,考虑到哥哥孤单一人,就把孩子抱到了马者哨给徐荣抚养,打开襁褓,见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出生日期是年3月25日”。

徐荣是家中老大,由于身体原因,自己还要靠弟弟妹妹接济,生活已是异常艰难,“自己生活都成问题,还咋个养活这个娃娃啊!”徐荣妈妈很忧愁地不断重复着这句话,但看着小脸红彤彤的婴儿,徐荣很心疼,他抱过婴儿,并给她取名为徐琼艳,当成自己的女儿来抚养。

要养活一个没有母亲的婴儿,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奶粉,也没钱买奶粉,贫困人家的主食就是玉米和洋芋。徐荣找来了冰糖,将玉米面和冰糖水煮成稀糊糊,一口糖水一口糊糊养起了徐琼艳。而徐荣的妈妈、弟弟、弟媳以及邻里乡亲,都对这个女孩给予了特别的关照,只要有营养也适合婴儿吃的东西,都会尽力地翻出来供给徐荣,徐琼艳也就在这样的关爱中活了下来。

也许是个弃婴,也许天生就懂得自己不该再给这个贫困的家庭添加任何麻烦,徐琼艳在成长过程中身体极好,很少生病,慢慢地,小琼艳会吃饭,会走路了,无论她走到村中的任何一家,村民们都会给她饭吃,也会将适合她穿的衣服找给她穿,她在吃百家饭、穿百人衣的日子中,一天天成长。

徐琼艳很小就懂事了,四五岁时上山找猪草喂猪,垫着凳子爬上灶台学做饭。不久,奶奶去世了,家境变得更加艰难,生活逼迫她必须自己洗衣服,自己料理一切家务,还要很用心地打理着山上的两亩玉米地,这是她和爸爸全年的口粮来源。

“我和其他孩子不同,他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我不行,我必须自食其力,才能够照顾自己和爸爸。”

5次辍学

从在村中读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徐琼艳经历了5次辍学。

小学时,徐琼艳就是一个人独自到学校上学,放学了就上山做农活、回家做饭,但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徐荣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胸口经常痛得直不起腰来。“爸爸吃完去痛片脸色会好一些,那时候,我赚钱最大的动力是给爸爸买去痛片,减轻他的痛苦。”琼艳说,那时候去离家最近的卫生所看病,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卫生所条件有限,检查不出爸爸得了什么病,胸口痛时只给开去痛片。因为父亲的病情变重无法照顾自己,徐琼艳不得不辍学回家照顾他。

买药的钱从哪里来?自上小学后,徐琼艳的书包里除了课本,还有一个大编织袋。每天在上学的路上,她会把同学们丢的饮料瓶、可乐罐、废纸箱捡个遍,装进编织袋里拖回家。每个月卖废品可赚来元钱。后来力气大一点了,她就利用周末、假期帮别人锄草,一天能挣8元钱。

读初中时,学校离家更远了,为了不花钱,她每顿饭都要花近40分钟回家吃饭。进入青春期,徐琼艳对自己的身世也有过自卑,不愿意对同学提起,也很少跟人说话,但她学习却很努力。

读高中时,她进入开远第四中学,来到城里,跟乡里的初中生活比起来,同学之间的差距更大了,她也一度更自卑了。

班主任伍丽姝发现了这个女孩的内向,在了解了她的身世后,开始在许多细微之处关心她,逐渐拉近了与徐琼艳的心里距离,之后,又不断地引导她、开导她。在关心她的同时,伍丽姝还先后动员同学们接近、鼓励徐琼艳。

慢慢地,徐琼艳开始变得阳光、开朗,也不再避讳自己的身世。从高一开始,她就在食堂帮着打饭,这样她吃饭就可以不用花钱了。每次回家,徐琼艳都不忍心向爸爸要钱,况且她也知道,就是开口,家里也拿不出钱来。于是,周末时,她就到街上的小饭馆里洗碗端盘子,除了可以吃饭不要钱,还多少可以挣一点钱。这样,从高中起,徐琼艳就没有向爸爸要过钱,而那几年,所穿的衣服都是老师及好心人送的。

班主任伍丽姝记得,当年徐琼艳到四中报到时,她见到了徐琼艳的父亲徐荣,当得知徐琼艳的家庭情况后,报请学校为其减免了部分学杂费。但一周后,徐琼艳却突然辍学了,伍丽姝走访得知,因徐琼艳一家生活十分艰难,生活费、学费一时难以凑齐,另外就是她养父生病需要照顾。可她养父徐荣却告诉伍丽姝说,“就是卖鸡卖鸭也要供孩子读书。”

不久,徐琼艳拿着贫困证明及父亲的残疾证来到学校,学校再次给她减免了部分学杂费。就这样,徐琼艳又一次回到了学校。

徐琼艳从小学到高中,先后5次辍学,每次辍学,都让她刻骨铭心。她说“有两次是家里没钱,3次是爸爸生病后无人照看。最长的是一个月,最短的是一周。”

徐琼艳读到高二时,国家有了助学金政策,学校立即为徐琼艳办了手续。

有一天,伍丽姝老师叫她到会议室去见一个人。见面后才得知,这是一位驻开远的四川籍建筑商,也是一位爱心人士,得知徐琼艳的事情后,他决定每月资助元,直到徐琼艳读完大学。

正是这样的关心、关爱,徐琼艳一直将伍丽姝和教务处的欧阳红云老师称为“伍妈”、“欧妈”。

打5份工攒5万多

在农村,能在干活后立即拿到现金的工作就是建筑工地了。看到帮别人盖房子后就可以拿到工钱,徐琼艳也梦想着能到工地干活。慢慢地,她就对盖房子、挖地基这些可以拿到现钱的活计产生了兴趣。

徐琼艳从小就对建筑很有兴趣,所以高考时就填报了土木工程专业。接到了海南省海口经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徐琼艳考上大学的消息在四里八村引起了轰动,但很多人担心她究竟能不能真正跨进校门,毕竟读大学要花很多的钱。而更忧心的还是爸爸徐荣,在为女儿自豪的同时,他更多的是难过。

但徐琼艳觉得,她已经有了丰富的经历,坚信读大学难不倒自己,她走进了大学校门。

跨进大学校门,看到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徐琼艳立即发现了有很多条自己可以独自挣钱完成大学学业的路。没有多久,她就申请了打扫教室的工作,随后又申请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还利用课余时间到餐厅做服务员,周末到街上为商家发宣传单。学习了网店的相关知识后,她又开了一家网店。她说大学的课程相对少一些,也更灵活一些,有时一天只有两三节课,这些时间足够利用的了。

随着学业的不断提高,徐琼艳开始协助做一些工程设计,这样,她又有了一份收入。虽然有了收入,但她舍不得把钱花在自已认为不该花的吃穿上。而是把挣来的钱攒起来,支撑着家里的生活。3年不到的时间里,徐琼艳已经攒下了5万多元,把远在云南的家撑了起来。

励志女孩

自徐琼艳读高二开始,国家设立了励志奖学金。优异的学习成绩与她的家庭实际,让她年年获此奖励。于是,她被称为“励志女孩”。

徐荣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有些书法功力。由于身体和家庭的原因,徐荣一直没有展示的机会,但是,他经常会拿着棍子、扫帚等,在院子里的地上不停地练习、揣摩。

徐琼艳读书后,徐荣就把书法的基本功夫教给了女儿,只不过,生活的艰辛,时间的紧张,徐琼艳没有机会继续学习。进入大学后,看到学校里有那么多的社团,徐琼艳便加入到了书法社团,一有时间就练习书法。有时,竟然一气可以练习10小时。而在烦恼、劳累时,通过练习书法,也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精神和体力上都得到放松和休息。

她还获得了大学书法助教、学校书法协会副会长的职务。书法水平的提高,也为她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她为同学们讲授书法,还教爱好者写书法。她的书法作品还被海南博物馆收藏,多次获得大学学校、海南省及国家级书法作品一二等奖。

徐琼艳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一直向往着美妙的乐曲也能从自己口中吹奏出来,进入大学后,徐琼艳终于买来了从小就梦想着的葫芦丝,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开始学习,3年时间不到,音乐水平大有长进。

虽然有如此多的兼职,徐琼艳的学习一点都没有落下,从高中到大学,“奖励”、“优秀”、“先进”等殊荣似乎总少不了她的份。

进入大学后,徐琼艳表现突出,在大学举办的主持人大赛中,荣获最佳台风奖,田径运动会上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女子接力赛并获三等奖,第一届英语手抄报比赛三等奖、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年迎新工作中被评为“迎新优秀志愿者”等。

年7月,海南《南国都市报》与阿里巴巴项目部联合,共同创建了以“奖励和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评先奖励活动项目,徐琼艳获得了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一等奖,奖金1万元。马云为她颁奖并合影。

去年11月,《南国都市报》以“励志女孩徐琼艳:身高1.4米的养父是她心中永远的伟人”为题,翔实报道了徐琼艳充满坎坷的成长故事。“其实,我爸爸才厘米。”徐琼艳笑着说。

在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的颁奖典礼上,南国都市报社总编辑尚林为徐琼艳撰写了颁奖词:她身世坎坷,被残疾老汉从山沟捡回抚养;她心存感恩,捡废品为养父买药治病;她自强自立,考上大学投身公益助学。她以坚强走出生活的阴霾,笑对逆境;她以善良回报亲人和社会,传承真爱。她灿烂的笑容,如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温暖着自己,也温暖了他人,让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不忘报恩

当别人夸她时,徐琼艳会说:“比我厉害的人太多了,也有更多比我贫困的人。我还要像更多比我优秀、比我勤奋的人学习。”

徐荣的家在马者哨村一组,因为在村子的最边上,占地相对较宽敞。当年兄弟分家时,徐荣分到了8间石棉瓦房。

徐琼艳到城里读高中后,徐荣其实只住着一间房,另一间给女儿住。但是,由于贫病交加,家里都是破破烂烂的,家中的电器就是一个电饭煲、一个电磁炉和一台多年前别人送的电视机。就是这仅有的3样电器,在徐琼艳读大学后,除了电饭煲外,其他两样电器徐荣很少舍得用,为的是省电。

在这样的情况下,徐荣的心里还是装着别人。女儿读高中时,班主任伍丽姝曾到过家中家访,后来,得知女儿叫两位老师妈妈,女儿每次回家,徐荣都要让女儿到地里把最好的蔬菜砍回家,把老叶子全部剔掉后,把菜心给两位妈妈送去。每年山上的几棵水果树挂果成熟了,徐荣总会叫女儿挑最好的送给两位妈妈。

徐荣空着的房子,原本打算租给到村中做建筑的人住,而事实上,即使有人来住了十天半月,徐荣也从来不会跟人家提钱的事,更不会主动跟人家要。徐荣早已无法劳动,自己的土地给弟妹家耕种,弟妹们每年给他一点玉米和洋芋,搞小工程的包工队住到徐荣家里,他还会热心地把洋芋拿出来给他们吃。

正是父亲不计得失,不计回报的举动,一直影响着徐琼艳的为人处世。

去年,徐琼艳在网上开了一个销售护发素的网店,假期回到家中,为了方便自己接单发货,徐琼艳几乎不住在家中,而是住到离公路较近的同学家中,因为旁边就有一个快递收件点。

跟我们交流时,徐琼艳随时要在手机上操作,她说,她都是先发货后收款,现在还有多元的货款没有收回。

“靠网店和我每年的书法作品、工程设计获奖作品,月均收入多元。”这让她不仅实现了生活自给,还积攒下了5万多元存款。

也正是这些存款救了她父亲的命。去年12月,徐琼艳的父亲生病住院,医生称治疗希望不大,建议放弃,徐琼艳却坚称:“我不同意!”随后,她倾其所有挽救了父亲的生命。

“聪明善良和自立自强的性格,是我爸爸给我一生的财富。”徐琼艳说。

她不仅牵挂着孤单的爸爸,还想着回报更多的人。

今年假期,徐琼艳急着回开远,同时,她还想到蒙自一所农村小学,看望一下那里的贫困学生。年,她就加入了由云南省媒体发起的“小白杨公益爱心助学活动”。在近几年的假期里,她先后走访了开远马者哨3所小学、大庄乡斐尼冲小学、羊街乡平地街小学。她还与朋友连续4次捐款助学余元。

婉拒央视寻亲

“励志女孩”徐琼艳的坎坷经历,经媒体报道后,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得知她的身世后,引起了主持人倪萍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安全
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