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如何预防脑卒中
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循环障碍性疾病,在我国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位杀手,其造成的后遗症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生理上的障碍。大部分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血管的急性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这时候我们就称之为“脑梗死”。如果把人的脑比喻成一盆花,那么脑梗死就可以理解为这盆花缺水,进而导致花朵或者叶子的旱死。人的脑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器官,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行使着不同的功能。脑梗死发生后,梗死脑组织的功能丧失,患者就会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如突发肢体或面部麻木(感觉功能丧失)、偏瘫(运动功能丧失)、嘴歪眼斜等等……在我国我国每5位因病死亡的人中,就有1位死于脑中风。更加严重的是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仍持续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据统计,脑卒中病人75%左右遗留功能障碍。不过脑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脑卒中的早早期识别、早期救治及早期预防至关重要。脑卒中发生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残障、偏瘫,不但个人不方便,整个家庭也会陷入苦难。对于脑卒中引起的身体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及时,很多症状是可以逆转的。学会识别卒中的“中风”识别法非常重要。
或者,你也可以记住这个简单的中风口诀: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要立即拨打,立即到有溶栓/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做好一下几点点,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
01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高血压、坚持合理治疗、实现降压达标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中风的相对发生风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中风的相对发生风险增加46%。普通高血压患者应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清淡饮食,减少食盐和油脂的摄入等),必要时候联合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应当长期监测并规范管理血压;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制酒精、低盐饮食,摄入富含钾和叶酸的蔬菜及水果、规律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水平等)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单纯生活方式调整控制血压的观察期限不宜超过3个月;对于生活方式调整无效者,应当及时启动药物降压治疗;脑卒中一级预防中推荐≤/90mmHg作为标准降压目标,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降至≤/80mmHg的理想血压水平;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推荐标准降压目标为≤/90mmHg,耐受的情况下可降至≤/80mmHg的理想血压水平;降压治疗的临床获益主要来自于降压作用本身,需要从用药依从性、药物副反应和经济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个体化的抗高血压药物。
02
治疗高血脂
血脂异常包括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髙、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具有明显相关性。血脂异常与脑梗死发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人体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脑梗死的发生率增加25%。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升高会导致心脑血管斑块和动脉狭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采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5年可以使脑梗死复发的风险降低16%。但是需要明白的是,血脂异常的治疗基础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是否需要应用药物治疗需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或高危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对于原发性LDL-C>mg/dL(4.9mmol/L)的人群,应采取中、高等强度他汀药物治疗;对于40~75岁、LDL-C为70~mg/dL(1.8~4.9mmol/L)的糖尿病人群,应采取中等强度他汀药物治疗;血脂异常伴高血压高危、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为卒中高危/极高危状态,此类患者不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提倡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降至70mg/dL(1.8mmol/L)以下或使LDL-C水平比基线时下降30%~40%;TG≥5.65mmol/L应评估髙脂血症发生的原因,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也可根据情况考虑应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
03
控制高血糖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数倍。成年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尽早进行糖尿病筛査;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査;糖尿病控制目标需要个体化,推荐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对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严重合并症或难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患者建议HbAlc目标<8.0%;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该</90mmHg,治疗方案应优先使用一种ACEI或ARB类降压药糖尿病患者应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降低卒中风险。
04
其他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房颤及其他心脏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肥胖等均是明确可改变脑卒中危险因素,也应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房颤、心肌梗死、心衰、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均可显著增加脑梗死发生的可能。上述心脏疾病使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增加2.2倍。肥胖人群的脑梗死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2倍。对脑卒中高危个体的治疗性干预可选择抗血小板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和经过大样本人群研究验证有效的中成药等;与阿司匹林单药相比,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使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相对风险降低,但可使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大出血的相对风险增加;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相比,华法林治疗使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并且使心房颤动患者的总体出血事件发生风险降低;确诊不稳定斑块(包括软斑块或混合性斑块)的患者建议在生活方式改变基础上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必要时由专科医生行颈动脉内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05
有可能降低卒中发病风险的因素
积极发现和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偏头痛、睡眠呼吸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药物滥用、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等危险因素有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因此,我们要做到
1.规律运动。规律运动指平均每周进行4小时以上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走、骑车、干农活、网球或篮球等球类运动、跑步、健美操、游泳等。规律运动使脑梗死的发生率下降40%。有研究表明,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规律的运动是最有效的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方法。
2.合理健康饮食。一项来自于全球40个国家的研究,将名参与者的饮食结构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结果发现,饮食结构每改善一个等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的风险降低22%。目前,全球的科学家均推荐“地中海饮食”,地中海饮食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心血管疾病、痴呆等疾病的发生。地中海饮食以自然营养物质为基础,多吃新鲜果蔬和鱼类、坚果、全谷食物;减少红肉(牛肉、羊肉和猪肉等)、脂肪、食盐和糖的摄入;用橄榄油代替其他食用油等。
3.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不健康的心态,如斤斤计较、遇事易怒、抑郁等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增加2.2倍。4.戒烟、戒酒。吸烟是脑梗死的强危险因素,吸烟者脑梗死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倍。吸烟还显著增加了多种肿瘤的发生风险。饮酒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并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直线上升。重度饮酒(每周总量超过1斤白酒)的人群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是不饮酒人群的2.1倍。同时,酒精也显著增加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口腔癌、咽癌、喉癌、肝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朋友们,放下酒杯,端起茶杯,拥抱新的生活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