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疏忽的小儿心脏病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2-2-19 16:19:11   点击数: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对于心脏病,一般大众认为只有超过四十岁的成人因生活习惯、饮食、环境、年龄或血压的因素才会罹患心脏病。其实并非如此,婴幼儿发生心脏病的机率并不比成人低。小儿心脏病多为先天性的,是受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障碍所致,这样大大的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状况。

形成原因

小儿心脏病大致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所谓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在母体怀孕第四至八周发育受阻或失常所造成的心脏缺损;先天性心脏病可细分为「发绀型」与「非发绀型」;每一千个新生儿中,约有八到十个患有此病。

后天性心脏病乃是非先天性心脏病的统称。如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遭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或不明原因的心血管发炎,使心脏的的瓣膜(如风湿性心脏病)、肌肉层(心肌炎)、心包膜(心包膜炎)、或冠状动脉(川崎病)受损。通常需要长时间治疗后才可以恢复,有的还会产生不可逆的永久机能障碍。

临床表征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平常就容易有生长不良、食欲不振、夜间干咳、心跳较快、呼吸喘、容易疲倦、出冷汗、容易患感冒或细支气管炎等症状,这多由于肺部充血所致。在心衰竭发生时,更会有肝肿大、静脉扩张、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病征出现。

患有发绀性心脏病的病童,则因为长期缺氧,肤色唇色呈蓝紫色,身材廋小,血液黏稠度升高,四肢末端呈杆状指等。这些小朋友也容易会有运动不适、距蹲现象及缺氧性发作等症状。至于后天性心脏病多因为心脏受到感染后出现发炎反应,临床上多出现以心衰竭为主的症状,有时并有胸痛或心律不整等。

内、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

内科药物治疗在外科手术前后非常重要,部分比较轻微的心脏病患童,可先使用药物控制心衰竭症状,等婴幼儿长大后,部分可自行痊愈而不需要开刀。常用药物,如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有时也会使用氧气来提高发绀患童的血氧浓度。其中部分的心房中膈缺损或开放性动脉导管,近年来也可藉由心导管的方式放置闭合器,而免去开刀的必要。

外科治疗

手术的适当年龄由疾病状况来决定,而手术的方式(采取一次或分次完成)则由医师配合患童情况,与家属商量后确定。有时药物无法改善患童状况,就需考虑尽快接受手术。

小儿心脏疾病,虽然不如小儿感冒,肠胃炎或气喘等这样常见,但根据调查,五到十八岁的孩童约有百分之一患有心脏病,这些患童常因为家长的疏忽,或误以为「心脏病无药可医,无法根治」的错误观念,导致使疾病诊治延误,使病况恶化甚至错失开刀的最佳时机而造成患童的死亡。其实,只要父母亲对小儿心脏病有正确的认知,使患童尽早诊断接受治疗,并且定期追踪,大部分的患童都可以过着与正常儿童一样的生活。

来源:医院

“向日葵健康网”儿科、居家护理、肿瘤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听力障碍等。

“向日葵健康网”台湾专家:来自于台医院。

★如有其他咨询需求,敬请来电

☆-//

足不出户,尽享名医,%的台湾好大夫!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