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人才李雨医疗创新主力军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0-10-10 12:37:50   点击数: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
导读

我们的工作就是经历失败后再返回实验室分解产品的每一个部件,进行新的研究和尝试的过程。在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是有着无数失败的累积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前沿技术研发总监李雨

说到北方女孩,大家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大大咧咧、性格爽朗、不拘小节的形象,但是李雨却是个例外。当这个来自辽宁锦州的姑娘,迎面走来轻声细语向你打着招呼时,给初次见面的笔者留下的却是温柔和蔼的印象。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前沿技术研发总监李雨

齐耳短发、消瘦的面庞,乍看起来李雨似乎有些文弱。但是在公司同事和领导的眼里,李雨是个“很拼命的黄毛丫头”,别人不敢尝试的课题她总是冲在最前面。翻看李雨的履历表,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她工作多年以来的成就:作为主要发明人累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9项,已授权34项,国际专利申请16项;主导并参与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上海市启明星计划等7项科研课题。或许正是这样既有拼劲又细腻的性格,使得她在微创器械领域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人才。

出生牛犊不怕虎

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治疗手段,它是在影像学的导引下,将器械和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来实施治疗。与传统医疗相比,微创技术最大优势就是创伤小、效果显著,特别是有很多传统治疗方法没办法治疗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微创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可以说是医学研究的新方向。而微创医疗所能实现的载体和器具就是微创器械。

年,李雨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刚一毕业她就决定投身于国内还处于初创阶段的微创器材领域。李雨告诉笔者,“微创器械在当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有很多未被满足的治疗方法,更容易产生新的产品新的技术。”远离家乡来到上海,加入微创医疗器械公司,谈到自己当初这个大胆的决定,李雨笑言道:“当时觉得上海是一个聚集了很多人才和机会的地方,就是想过来闯一闯,没想到一闯就是这么多年,还在这里安了家。”

微创医疗器械设计不是一个单一学科的深入研究,而是一个多领域跨学科相碰撞产生的新技术,所需要的知识面非常广。对于李雨来说,进入微创公司就是不断地吸收新知识的过程的开始,入行十多年来,她的研究也跨越了心脑血管等多个领域。谈到这些年来自己所获得的专利,其中最让她记忆犹新的是颅内覆膜支架的开发过程。

颅内覆膜支架,是一个技术难度相当高的产品,“由于颅内动脉的复杂性使得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个产品无法实现。”但在经过无数细节的研究,对于器械的每一个部件进行分析、处理之后,李雨所领导的团队将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个产品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颅内覆膜支架,年国际卒中大会上被评价为介入神经放射学最新进展之一。”

对于自己的工作状态,李雨用“乐在其中”四个字来概括,“我非常喜欢新鲜和挑战的事情,特别是当有难题的时候,反而是特别能够激发我的斗志和全身心的投入。”在李雨看来,每当自己一个领域的研究发展到达平缓期之后,就抓住机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产生新的兴奋点,这样不仅能够不断接触到新知识、新技术,对于自身的专业素养来说也有大的提升。

攻克心脏瓣膜难关

年,公司受命组建技术团队去开发瓣膜类的产品,李雨因此又进入到心脏瓣膜的领域。“当公司告诉我这个决定的时候正是十一假期之前,本来正在安排外出旅游”,但一听到这个决定,李雨立刻取消了所有旅游安排。七天的时间,她将自己埋在书堆里,潜心研究即将面对的新课题。

李雨介绍,瓣膜疾病主要是老年的退行性疾病,特别是主动脉瓣膜狭窄,在国外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2%~5%之间。这种狭窄一旦出现症状,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两至三年内就会死亡。因为瓣膜是在左心室,起到供应全身血液的作用,一旦瓣膜发生狭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外科的开胸手术,需要心脏停跳,血液导向体外循环,将原来的瓣膜切除再植入一个新的人工瓣膜。但是这是一个高险的手术,“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没有办法走下手术台。”介入瓣膜恰恰就是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用微创介入的办法来植入一个人工的瓣膜,恢复整个血流的功能性。

“这样就能使本来30%无药可救的患者,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项技术的开发过程相当复杂,在产品开发的前两年,李雨和她的团队经历了几十台动物实验的失败,“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黑暗的两年。”李雨回忆,“但也正是这每一次的失败会使我们总结发现产品在设计上的很多缺点,累积正确的手术方式、操作的方法。”在不断进行技术改良之后,李雨和团队又在国外经历了几十台患者尸体的实验,改进产品的设计并确认其性能,最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

当被问到面临困难时的心情时,这个乐观的东北人表示她从来也没有想过放弃,“我们的工作就是经历失败后再返回实验室分解每一个部件进行新的研究和尝试的过程。”李雨告诉笔者,在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是有着无数失败的累积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积跬步而至千里

这些年来,在工作之余李雨又迷上了做瑜伽。无论再忙再累,每周几次的瑜伽课,李雨一直都不会错过。“我并没有追求特别的动作的难度,只要能够将动作慢慢做到位,心中就会感到满足。”通过瑜伽不断锻炼力量和柔韧性,来维持更加健康的身体状态,李雨笑着说道,“每一个动作,从一开始一窍不通,到后来做得越来越好,心里都特别高兴,这些在不知不觉中的进步让人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我的工作也是一样,需要每一小步的积累,都是极致的研究,最后得到了大的创新和成功。”李雨告诉笔者,“尽精微而至广大”是微创公司多年来宣传的理念,当回顾这十多年的工作历程,李雨感叹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工作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在。

李雨表示,她所在部门是个非常新的部门,所面对的领域也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特别是在国内,很难找到经验丰富的研究人才,“所以我们的团队是一个学习型的创新型团队,对于我们所有的基层科研和管理人员来说都是一步步学习的过程。”无论设计方面的新理念还是开发方面的新方法,团队都会组织学习和讨论,并且分享每个人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心得。正是这样不断的积累,最后促成了很多巨大课题的突破。

一路走来,比起成功的赞许,那些失败的时候依然相信你的力量才是最大的支撑,李雨告诉笔者:“当你失败的时候还是鼓励你、支持你继续往前走的信任,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收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