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Pieper博士等在EHJ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先天性心脏病女性妊娠的综述,本文为该综述的10点小结。
1.孕妇正常生理变化包括每搏输出量、心率和心输出量增加,总外周阻力下降。妊娠中期血容量达到峰值。
2.改良的WHO妊娠风险分级是一项评估妊娠风险的有效工具。
WHOⅢ级风险与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该级别风险包括植入机械性心脏瓣膜、右心室病变、Fontan减状手术、未修复或减状紫绀型先心病、马凡综合征且主动脉直径40-50mmHg、二尖瓣狭窄且瓣膜面积2cm2以及射血分数30%-40%。
3.WHOⅣ级风险(高死亡率,不建议妊娠)包括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射血分数30%、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有马凡综合征且主动脉直径>45-50mm以及重度主动脉缩窄。
4.妊娠前评估应包括所有用药史,在决定继续妊娠之前应考虑排查妊娠禁忌用药。
5.先心病女性妊娠应被告知流产、早产、婴儿低体重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复发等风险。先心病复发风险取决于先心病类型,平均约为3%-5%。
6.目前关于患有心脏疾病的女性妊娠后心脏长期预后的研究数据匮乏。行心房调转手术的患者心室功能下降风险增加且产后不能恢复。
7.先心病女性存在两个心衰高峰,第一个高峰趋于妊娠中期末,第二个高峰位于分娩和产后早期。
8.植入机械性心脏瓣膜的女性发生血栓栓塞风险较高,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是最为安全的选择。后代服用低剂量华法林(5mg)与高剂量相比,胚胎病和胎儿丢失发生风险较低。妊娠期间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女性应密切监测抗凝因子Xa水平。
9.对绝大多数先心病女性而言,一般优先选择经阴道分娩。而对于主动脉直径45mm、抗凝期间早产、症状性主动脉重度狭窄和严重心衰的女性,优先选择剖腹产。
10.一份详细、多学科的分娩计划是先心病女性妊娠期间治疗的重要部分。该计划应包括描绘心脏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预计可能的并发症、谨慎使用产科常用药物、推荐分娩方式、麻醉计划以及详细的产后护理计划等。
今日互动如何指导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