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和疗效是检验中医的真标准访辽宁中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16-12-7 14:34:19   点击数:
 

结缘中医三十年,人生和患者都受益

“中医让人糊涂的活着,但是中医让人活的很好,而实践和疗效是检验中医的真标准。”辽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张艳教授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言语之中不仅有东北小品的喜感,还洋溢着人生浓烈的幸福感,而这喜感和幸福感的来源就是中医。张艳教授与中医结缘已经有三十多年,用她的话说,就是“从一个小医生,变成了一个老医生”。如果不是她自报年龄,很难看出貌似四十岁左右的她居然已经年近六旬。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艳教授显然是深得中医真谛,不仅自己开朗豁达,神采奕奕,凡是和张艳教授接触的患者也是相见恨晚。中医让张艳教授青春常在,张艳教授用中医救患者于病痛的水深火热之中。

张艳教授善于治疗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PTCA术后再狭窄、慢性心衰、心律失常及危重病的抢救,有其独到的手法和显著的疗效。她在继承历代名家临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理论,自创了活血祛瘀,益气养阴法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定心方;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衰的强心方;益气活血,通阳宣痹法治疗冠心病的冠心方;软坚散结,活血降浊法治疗高血脂证,高粘度血证的降浊方。

在慕名找张艳教授医治的患者人群中,慢性心衰病人的群体比较庞大。慢性心衰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致死原因,目前治疗慢性心衰或延缓其进展在临床上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张艳教授用中医治疗心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名声远播。一位患者上楼梯就气喘,心慌的厉害,用尽了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都不见成效,家属也被通知安排“后事”,而张艳教授几副汤药就让患者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张艳教授告诉记者,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是心脏病发展的危重阶段,西医大多见于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肺心病等。中医古籍中没有慢性心衰的病名,字面上接近“心衰”的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对于中医典籍里的记载,张艳教授几乎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古医经典中的章句:《圣济总录·心脏门》中有“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与慢性心衰相关的病名最早见于《素问·痹论篇》:“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与临床上的慢性心衰的表现相近。张艳教授认为,慢性心衰在中医古代是“心衰”、“心水”、“心痹”的名称。在现代,她根据文献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心悸”、“心痹”、“喘证”、“饮证”、“水肿”、“胸痹”等都是心衰的临床表现。

张艳教授认为慢性心衰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心气阴虚为主,标实以水饮、血瘀、痰浊、水毒为多。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有充足的心气,心气是推动血运,维持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则气血运行不畅,可见心悸气短乏力,动则耗气,故动则尤甚,休息可缓解。张艳教授在治疗慢性心衰中以益气活血中药应用多,她在临证中注意病人的症状,对病人体征、舌、脉进行辨证,她说慢性心衰固护阳气是其根本,活血化瘀利水为其标,注意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被张艳教授治好的这位病患有四位弟兄,另外三个都因心脏病和高血压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在他得到张艳教授的有效治疗后,逢人便感慨:“要是我的兄弟们有生之年能遇到张艳教授,现在一定能好好的活着!”

一花独秀不是春,期待百花争艳春满园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张艳教授在重视临床的同时又着力于理论研究,她在中医诊法与辨证、阴阳气血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点,她还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医,为中医药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近五年来,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她还长期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在科研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其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四项,省级课题六项,市级课题六项,并撰写专著与医学科普著作20余部。在年至今,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获得国家专利两项。被辽宁省组织部授予“辽宁省名中医”、“省优秀专家”、“省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由于张艳教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所以在患者中间有着极好的口碑,近年来张艳教授在辽宁省多家电视台宣传及普及中医养生,在全国心血管学科,经常交流心病学术经验。她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不出家门就享受到中医的益处,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撰写医学常识及生活保健文章上,她也因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科技之星”“优秀科普专家”。今天的张艳教授是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临床优秀人才,兼职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芳争艳春满园。张艳教授在研究生教学工作方面也尽心尽力,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硕士生及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她在教学中重视中医诊法、中医辨证、阴阳气血理论和临床实际的结合,提出新的学术论点和临床相结合,手把手教学生看病识病,近五年培养国内硕士博士50余名,国外硕士博士20余名。张艳教授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新入门的中医从业者。比如患者,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医嘱,不能一副药吃着感觉好,就在医生不知道的情况下长期吃。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医生会因为病人不同时间的病情调整药方,长期吃一副药,必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此外张艳教授建议患者在选择医生时,最好长期认定一位医生,这样会避免新医生在确定患病症时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让医生费时,患者费钱。认准一位自己信任的医生,她能够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对病人有无须多言的益处。









































白癜风治疗知名医院
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