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贺菊颖、王在存)
1全球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概况医疗器械行业概况
细分领域众多,高端领域进口垄断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主要包括高值耗材(心血管、骨科、口腔等)、医疗设备(影像设备、内镜、生命支持设备等)、体外诊断(生化、免疫、分子诊断等)。CT、核磁、心脏起搏器、化学发光诊断等领域的高端产品均基本由进口品牌垄断。
中国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亿美元,增速接近4%。根据Evaluatemedtech数据,-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06%。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亿元人民币,增速约为20%。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数据,年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亿元增至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9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大市场成就大企业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前二十大企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日本。发达国家在研发能力、医疗资源、支付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培育出全球医疗器械巨头。
未来中国本土有望培育出一批全球医疗器械龙头。一方面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成长将成为国产龙头崛起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本土器械龙头的全球化布局将分享全球市场成长红利。
2全球医疗器械龙头成长路径的启示突破性创新+并购+全球化运营
突破性创新:研发能力是器械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美股医疗器械10倍甚至倍股,多以突破性创新产品为基础,引领术式或需求升级,带来爆发性的成长。例如:
手术机器人:提升手术器械操作精度,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介入心脏瓣膜:微创术式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风险,产品性能持续升级提高安全性、耐久性;
隐形牙套:隐形正畸带来需求升级,新品渗透率持续提升。
并购整合跨赛道运营能力:全球器械龙头成长史是一部并购史。医疗器械赛道细分领域众多,仅依托自身研发能力难以成长为平台型龙头。美敦力等全球器械巨头的发展历程中大多经历过多次重磅并购,通过外延并购和有效整合,一方面能够快速获得突破性创新技术产品,缩短研发时间;另一方面能够依托自有渠道优势实现新产品的快速放量。
全球化运营:全球器械龙头必将面向全球市场。纵观全球器械龙头,多具备全球化运营能力,主流产品能够打入各大主流市场,分享全球市场成长红利。支撑全球化运营背后的基础是原创性技术和专利、跨赛道运营能力、渠道管理能力。
3中国医疗器械公司成长路径:创新+进口替代+全球化如何发掘中国的医疗器械成长股?成长路径与美国有所不同
中国器械企业成长路径展望:进口替代+技术创新+全球化运营。
中国医疗器械成长逻辑之一: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仍将是医疗器械企业成长的重要路径。过去20年,以冠脉支架、监护仪等为代表的细分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国产器械龙头也在进口替代的进程中获得了快速成长的机遇。
部分前沿术式、高端产品领域国产化率水平仍然较低。在起搏器、电生理、神经介入、大型影像设备、化学发光等领域,目前仍主要由外资企业主导。伴随国产技术的追赶和成熟,进口替代仍将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快速成长带来机遇。
进口替代决定因素:国产技术水平,价格优势,销售与售后优势。产品性能的追赶是进口替代的基础,国产化技术成熟度与国产化率基本成正比。国产产品通常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是国产替代的重要竞争力之一。本土化的销售渠道和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带来竞争优势。
中国医疗器械成长逻辑之二:技术创新
不同于全球医疗器械龙头的突破式创新,国内企业现阶段主要以跟随型创新和改进型创新为主。
跟随型创新:海外有类似创新产品,中国企业迅速跟进研发。性能和质量得到保证下的产品上市速度带来的先发优势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改进型创新:吸取海外经验、结合中国病人特点,创新设计出me-better产品。学术推广能力成为新产品放量的重要因素。
中国医疗器械成长逻辑之三:全球化运营
龙头企业未来必将面向全球市场,跨赛道经营能力+全球化运营能力将是重要竞争力。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市场份额提升将形成双重驱动,有能力完整跨赛道、跨市场布局的平台型企业具备成长为全球医疗器械龙头的潜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