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与朋友一同前往上海参加微创医疗投资者开放日活动,随后不久又前往杭州,拜访了归创通桥的董事长和董秘。这次旅程深化了我的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了解,并增加了我对这两家公司的信心。
我一直渴望撰写有关微创医疗和行业现状的文章,最近终于有时间来整理我的思路。这篇文章首先将以定性的方式介绍投资微创医疗的主要逻辑。
第一点:不可遏制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截止到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已经达到2.7亿,预计到年这一数字将增至3.6亿,而到年可能接近5亿。
这一趋势表明,国内的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投资的本质是投资大的时代趋势。举例而言,林园投资了长虹、茅台、片仔癀,这些不正是过去30年中国消费升级的时代趋势吗?张磊押宝腾讯、京东,是否不是押对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呢?巴菲特投资的难道不是美国经济长牛的趋势吗?可以明确地说,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投资机会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投资机遇。
第二点:国内微创医疗器械的低渗透率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医疗发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而言,药品研发的成熟度要高于医疗器械,而医疗器械中的诊断设备的发展成熟度又高于微创医疗器械。
国内微创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渗透率相对较低。例如,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在国内发展时间较长,渗透率较高,但仍然存在3到4倍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而神经介入、瓣膜介入、大血管及外周介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电生理手术、手术机器人等微创医疗器械的渗透率相对于发达国家更低,相差5到10倍。
以心率管理设备(心脏起搏器、ICD、CRT)为例,年中国每百万人中植入心率管理设备的数量为90台,而美国、欧洲、日本分别为台、台、台。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渗透率分别相差18倍、12倍和7倍。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普及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微创医疗器械的渗透率提高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第三点:国内微创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率低
由于行业相对年轻,国内相关企业成立较晚,大部分微创医疗器械企业都是近十年内成立的,导致产品国产化率相对较低。
分领域来看,国内冠脉支架发展较早,国产化率较高,但如果考虑到冠脉球囊、导管、通路产品以及有源治疗设备和有源诊断设备,冠脉介入治疗器械的总的国产化率仍不超过50%。
主动脉支架国产化率大约为50%,神经介入器械国产化率不足20%,外周介入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率估计在10%左右,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电生理手术器械的国产化率均不足5%,手术机器人更是几乎没有国产化。
总体而言,该行业的国产化率仍有提升的空间。
第四点:医保控费的总体方向不会改变
最近几年,随着仿制药和医疗器械的集中采购、医保谈判以及医疗领域反腐政策的实施,市场普遍担心医保控费的趋势会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毫无疑问,随着国内经济增速下降,赡养比的上升,医保控费的总体方向不会改变,但医保支付标准和结构将会发生改变和优化。
通过集中采购和医保谈判,不合理高毛利率和产业链利益的畸形被打破,大大降低了医保支付金额。通过调整医保目录,更多的支付金额将会用于重点疾病的治疗以及更具临床效益的产品,提高了医保费用的使用效率。
我们相信,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微创治疗和血管介入治疗将成为医疗发展的趋势,并在医保费用中占据更大份额。
第五点:行业正在经历寒冬蜕变
国内微创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除了冠脉支架产品相对成熟以外,其他众多的微创治疗产品在国内市场仅有约十年的历史。这个行业中的很多公司都是近十年内通过风险投资(PE、VC)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些发展较快的公司已经在近年成功上市,但还有更多的公司仍在筹集资金的阶段。
随着集中采购政策的推进,以及资本市场的经济寒冬,整个微创医疗器械行业正在经历洗牌。许多公司的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有些公司甚至还未上市,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后续的研发和市场开拓资金将成为巨大的问题。资本市场的冷却期持续时间越长,对这些公司的不利影响就越大,最终它们可能要么被并购,要么艰难生存,甚至可能面临破产清算。
根据我们的观察,行业中一些头部公司手握大量现金,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已经实现多款产品的上市,营收不断增长,很快进入了盈亏平衡和盈利阶段,它们正处于竞争上风的有利状态。在未来的5到10年里,这些企业将迅速发展壮大。
以冠脉介入领域为例,集中采购后,微创医疗正在逐渐建立全产品线,凭借渠道优势,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出色的营收和利润增长。乐普医疗在冠脉领域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同时在不断扩展通路产品线。蓝帆医疗依赖其他业务的现金流,预计未来仍能支撑冠脉和瓣膜领域的介入器械研发。惠泰医疗具备强大的冠脉通路产品线和渠道能力,但在通路领域可能会面临来自微创医疗和乐普医疗等强劲竞争对手的竞争。
在神经介入领域,微创脑科学已经实现盈利,归创通桥有望在年实现盈利,沛嘉医疗、心玮医疗在未来几年也将会有较好的营收和利润表现。对于其他未上市的众多神经介入公司,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大多数可能会陷入困境,因缺乏产品和现金流支持,这意味着原本繁忙的神经介入行业可能会陷入低迷,而头部公司将依靠全产品线和渠道优势,阻止新进入者的涌入。
在主动脉及外周领域,心脉医疗、先建科技、先瑞达医疗已经实现了较好的盈利水平,而归创通桥的外周营收也在迅速增长。
对于心脏瓣膜领域,一些头部公司如启明、心通和沛嘉迅速占领市场,已经实现了一定规模的营收,同时它们也在加大对二尖瓣和三尖瓣的研发投入,未来2到3年有望逐步实现盈利。然而,许多尚未上市的公司此时还没有推出产品,没有持续的现金流支持,它们将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在心脏电生理领域,惠泰医疗和微电生理已经实现了一定的盈利水平,这两家公司实力相当,未来的竞争主要将在这两家公司之间展开。锦江电子正在寻求科创板IPO,但在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能否成功上市尚未可知。
未来,不仅仅是一两家公司能够崭露头角,而是整个行业在头部公司的引领下获得发展的机会。
第六点:广阔的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从过去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为智力人才和产业链优势。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企业是高度依赖人才的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上游产业链的支持也是微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这些国际竞争优势使国内医药和器械企业有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目前,医疗器械企业正处于第一阶段,逐渐建立完整的产品线。随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和国际渠道的拓展,这些企业将逐渐具备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第七点:微创医疗有望成为受益最大的公司
总结以上观点,微创医疗有望成为本轮微创器械市场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它具备以下特征:
产品质量优秀,广受好评。
拥有多领域的竞争力产品线。
医院渠道。
具备出海竞争的优势。
微创医疗已经在冠脉集采中获得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覆盖了医院。公司还积极发展国际业务,实现了国际销售的增长。未来,随着产品线的不断完善和国际渠道的进一步开拓,微创医疗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份额。
总的来说,微创医疗正处于行业发展的有利位置,其发展前景看好,将成为微创器械市场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