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猪心脏移植人体引爆移植界,武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5/1/2 12:33:49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www.yunweituan.com/m/

极目新闻记者陈凌燕

通讯员李晗

11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发布官方声明,称一名57岁的男子于7日接受“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手术”,手术3天后该男子的身体状况仍然良好,“这是全球首例人类成功接受猪心脏移植。”

消息一出,顿时引来全球注目。

器官移植供需缺口极大,全球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每年仅有10%得到了移植机会。这一技术能帮助人类逃脱心脏病的魔咒吗?极目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武汉本地心脏移植专家。

为什么是猪成了人类首选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这场手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团队实施,在当地时间7日进行。整台手术约7小时,医生们将一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到了57岁患者大卫·贝内特体内。

大卫·贝内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且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接受同种体心脏或人工心脏移植。11日,这颗猪心脏已经在他体内运行了3天,他身体状态表现良好。美国媒报道称,这颗猪的心脏由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了基因改造,将会导致人类排斥猪器官的三种基因和一种导致猪心脏组织过度生长的基因“敲除”,将另外6种与人类接受度有关的人类基因植入,这颗猪的心脏接受了10次基因编辑。

这并不是猪首次为救治人类“立功”,此前猪瓣膜、猪角膜等已在救治人类中被采用。此次猪心脏移植则是跨出了更重要的一步,那么为什么猪会成为首选,而不是猴子等与人类更接近的物种?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程才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让猪与人的基因差异,不再是器官移植中的最大鸿沟;而从病毒感染风险上看,灵长类动物身上的一些未知病毒,比猪身上携带的更容易感染人,因此选用灵长类动物相对安全系数更低;此外,猪的器官在解剖学上与人体器官相似,体积适配,猪也易于繁殖、成本低,不像灵长类动物多为濒危物种,从伦理和物种多样性上看,猪也是更好的选择。

距离真正成功仍任重道远

程才坦言,这则消息在器官移植圈里也引发了热烈讨论,“可以说这次手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毕竟每年等待移植的人数量庞大,而供体稀缺,这项技术确实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他同时指出,目前仅仅是手术后3天,“只可以说手术是成功了,但这次移植有没有真正成功,还要经过更多观察来确认。”他解释,据他了解,目前这名患者仍戴ECMO(体外膜肺氧合),这也意味着他移植进来的心脏尚未完全“撑起全局”,“能不能脱离ECMO是衡量这一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这颗猪的心脏经过了10种基因编辑改造,让它能够‘以假乱真’,但是在移植进人体后,这颗心脏到底能不能度过后面的急性排斥期和慢性排斥期,仍然是需要时间检验的关键。”程才说。

医院医院院长、心外科专家刘金平也表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突破异种移植时的超急性排斥反应,是此次心脏移植手术的最大突破,但是目前仅仅只能称为“手术是成功的”,“从长期来看,在手术之后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颗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之后,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刘金平更提醒,面对这样重大的技术突破,人们在激动之余也应保持足够的理性,“这项新技术的美好前景与复杂风险是并存的。”他说,跨物种移植将会面临多少疾病和病毒的传播风险,目前尚是未知数,“要知道,许多动物身上都有人类还不知道的病毒,哪怕是我们觉得已经很熟悉的猪。猪身上到底还有多少种未知病毒,现在谁也不知道。这些问题将会产生多大的危害,人类是否能够承受,现在都还不好做判断。”

他还指出,跨物种移植还需要面对复杂的伦理问题:“技术可以不断突破,猪心移植给人也许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将其他物种的器官移植到人体,那么,我们如何去界定这个人的属性?”

江城多名专家也表示,科学技术的探索仍要有伦理边界,必须有冷静的尺度把控。如果一味突破边界,也许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