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失恋,心痛到无法呼吸小心心碎综合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1-12-15 14:46:21   点击数:
 

心痛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知乎上这个问题的高票答案中,至今仍然是这个匿名回答↓

“生理上可以实实在在感觉到胸口部位疼…”

而另一位童鞋则描述了具体心痛的症状,“仿佛自己的心田,被犁得横横竖竖无数道伤痕。”

可你知道吗?有一种心痛,还真有可能让你心脏骤停、甚至猝死!

据报道,前段时间,武汉的王小姐因为男友在婚前移情别恋,她把自己整天关在屋里,心情hin难过,但一次都没哭过。后来她因胸口疼,喘不上气,到医院去检查,发现心肌扩张。医生表示王小姐患的是“心碎综合征”……

神马?伤心也是一种病?居然还有专用名词!

健康君搜索发现,像武汉这位盆友的情况还真有很多类似……

年8月,68岁的王大娘在家和老伴儿生气,情绪激动后突发胸骨后疼痛,症状剧烈,持续不能缓解,送到急诊后被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

年,重庆31岁的贾女士失恋后,不吃不喝地在床上躺了2天,强烈的心口疼痛让她几乎不能呼吸,医院,经过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心肌出现扩张,但冠脉造影却发现一切正常,医生诊断她患上了“应急性心肌病”,俗称“心碎综合征”。

天啊,失恋、生气,这些事儿谁遇上都难免心痛难过,可怎么还会影响呼吸呢?心碎综合征到底是什么鬼?

受到精神刺激、悲痛欲绝小心“心碎综合征”

浙江大学医院心内科周斌全教授在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上发表的“应激性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报告中介绍,应激性心肌病又称心尖球形综合征或心碎综合征,目前尚无准确的发病率统计数据。大多数病人临床表现类似于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比如缺血样胸痛、心电图变化,而“有严重精神刺激的”在所报道的病例中占27%等。

△左心室造影下LV中部和心尖部的典型状态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亨特·钱皮恩等人的一篇文章中,把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征”。

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钟静玫表示,“心碎综合征”是一种突发的非缺血性短暂心肌收缩异常疾病,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经历了重大情绪事件(如爱人身亡、离婚、分手等等)的负面影响后发病,并进而导致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室破裂等等。

由此可见,“心碎综合征”跟所受到的情绪影响关系还是蛮大的,比如让你心碎的那些人和事,但你的心却并没有真的碎掉……

那这心碎综合征对伤心的人有什么影响吗?

“心碎综合征”严重可致心梗

当然!

除了报道中的几个例子,无一例外都感觉到了胸口疼、喘不上气等,医生表示,应激性心肌病除了胸闷心慌、严重的有胸痛,甚至还有心肌梗死的表现!

尤其当人在遇到重大的情感打击时,交感神经会分泌大量的心肌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引起心脏心室收缩无力,出现心尖球形改变,这时心脏的跳动能力会突然减弱,造成剧烈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

这其中的重大情感打击,包括失恋、痛失亲人、离婚等。

可这些应激性心肌病的症状,跟那些常见的心脏病(比如冠心病、急性心梗)的症状很相似啊,万一有所发病怎么区别呢?

心脏病与应激性心肌病区别主要在应激病史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汪芳表示,心梗患者发病前多有反复活动后胸闷胸痛等先兆,且多数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家族史等一至多项危险因素,心梗发作时大都要持续半小时以上。

而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病症状往往持续更长时间甚至一整天,且还可能伴有失眠、口干、出汗等症状,最最重要的是有应激病史!

应激性心肌病多发于绝经期后女性

周斌全介绍,应激性心肌病多发于绝经期后的女性人群,平均发病年龄在62-75岁之间。但这病并不是中老年妇女的专利,还有报道该病可见于10岁-91岁的人群。

可怎么会呢?明明是青年女性更容易遭到分手打击吧?

钟静玫解释,这种病在女性患者中多见,可能是因为情绪应激时,雌激素促进了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的释放。由于受各种各样的刺激,人体内调动大量的肾上腺激素急剧分泌,诱发心脏和血管的剧烈收缩,造成心脏缺血,呈块状坏死,甚至猝死。

可不小心真得了这病,能不能治疗呢?

积极治疗3-4周可恢复

汪芳说,对于应激性心肌病,基本治疗原则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救治方法差不多,主要是及时的吸氧、利尿和扩血管等,但是要注意不能使用“强心剂”!

医院积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指导鉴别诊断和治疗。

一般来说,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多数在发病后3-7天左心室射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4周后能够恢复至病前状态,当然恢复较慢的患者也需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但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遇到那些特别伤心难过的事儿,该怎么办?

“心碎了”肿么办?

1、学会宣泄。

虽然应激性心肌病属于心理性的,但医生建议,人在过度悲伤时,要学会宣泄情绪,找人倾诉或者大哭一场,千万不要闷在心里。

2、大哭一场。

如果十分痛苦,最好要哭出来。美国生物化学家威廉·弗利博士发现,动情而哭时,会分泌更多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有助去除体内因负面情绪而分泌的化学成分。

3、及时就诊。

如果“心碎”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医院就诊,血管持续痉挛可能造成心脏骤停猝死。

其实,如果这些招数都不管用的话,放肆的买买买或吃吃吃,兴许比大哭还有效哦~

部分来源云南网武汉晚报北京青年报

编辑火星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