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部手机守护心脏健康,防治心血管疾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1-11-4 14:13:49   点击数: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咱身体杠杠滴,心血管病跟咱无关。可是你造吗?心血管疾病正成为全世界的头号健康杀手。

目前心血管病已经蔓延到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这些边远地区的医疗护理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

通常来说,传统的12导联心电图机又大又笨重,医院去接受筛查。医院检查的小伙伴一定知道,那折腾劲儿有多酸爽~

医院,一边葛优瘫一边就把病看了该多好!恭喜你,这个心愿已经实现了。

年12月14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在线发表于《JAMACardio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

基于智能手机的心血管健康研究具有可行性,利用移动设备对真实世界里人群的身体活动、健康和睡眠评估将会成为未来人群健康研究的有效补充,且参与者的多样性和参与度的改善可使其获益最大化。

身体活动、健康、睡眠及饮食在维持心血管健康中的重要性已毋容置疑。但绝大多数观察性研究、尤其是有关身体活动的研究;

观察都是通过研究协调者的个人努力来实现的,研究者会要求本人同意、访视、进行锻炼或睡眠评估以及随访。

这些方法取决于参与者事后准确的回忆,而移动技术为心血管健康和保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鉴于此,作者启动了一项基于智能手机app——MyHeartCounts的心血管健康研究来评估智能手机获得身体活动、健康、和睡眠测定结果的可行性,并深入了解活动形式、生活满意度和自报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前瞻性入组的参与者于年3月-10月下载这款app,研究者利用该app收集包括身体活动、健康问卷和6-min步行试验等数据。

从研究启动至研究数据冻结之时(年3月~10月),共有人(通过自我选择的方式)同意参加本研究,涵盖美国所有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

参与者的中位年龄为36岁(四分位数27~50岁),例男性,例女性,10例其他,例性别未知。

例参与者(9.3%)完成了所有7天的数据收集,例(10.2%)完成了6-min步行试验。

另外,研究还在7天后提供了一份心脏年龄问卷,要求输入血脂测定值,并要求参与者年龄为40~79岁。最后对例(2.7%)完成所有评估。

作者在文中写到:“本研究有5项主要发现。

首先,研究证明美国境内大样本人群仅仅利用智能手机完成知情同意和研究参与是可行的;

其次,研究显示,该方法可从移动设备上实时收集大规模数据、并可安全存储、转移、去识别化、及安全分享(包括参与者);

第三,本研究中的6-min步行试验数据库不仅较以往收集的任何一个数据库都大,而且可在数周内完成;

第四,本研究发现,活动状态转换模式亦与自报疾病有关,而不仅仅是只有绝对活动与其有关;

第五,我们得出结论认为,个体自我认知和记录到的体力活动间的相关性较差,自我认知与正式估算的风险间的相关性亦较差”。

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还给出了移动设备健康研究的主要挑战和局限性,包括年龄、性别分布不对称、以及参与度随时间延长而快速下降,进而导致多项测定结果数据缺失。

因此,仍需对参与度进行优化,尽量使那些对此有足够兴趣、进而下载该app并同意参加研究的个体完全参与,以进一步明确这一新型方法在群体健康研究中的前景。

本研究责任作者、斯坦福大学心血管医学副教授EuanAshley博士指出:“人们每天平均会查看46次手机。

从心血管健康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利用此完成身体活动、心率及更多项目的测定。身体活动可使心脏病风险降低50%,我们都在努力寻找鼓励健康的行为来改善患者健康。” 

第一作者、斯坦福心血管医学教授MichaelMcConnell博士说:“MyHeartCounts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实际生活中最有益于个体的体力活动形式。

传统的身体活动心血管健康研究都是基于参与者回忆他们此前做过的活动来进行的。而利用移动设备能够更加直观地测定个体在一整天内的活动形式”。

共同第一作者、生物信息学研究生AnnaShcherbina指出,“我们还对活动状态进行了观察、对照;

即对仅在下班后活动的个体与一天当中随时做短时活动(从坐姿至站姿至行走)的个体进行了对照,有趣的是,健康不仅与活动量相关,还与活动形式相关。”

绝大部分锻炼都是在周末完成的个体亦处于较健康的分组内。另外,与睡眠有关的是,“早睡早起”这一古语是正确的,此类睡眠模式的个体的健康水平更高。

当然啦,我们更希望的是小伙伴们都健健康康,和疾病saygoodbye~那么,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笔记时间到↓↓↓

让爱无限大,从维护你的健康开始~戳阅读原文,你的身体需要TA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