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江海晚报
心脏被称为“生命之泵”,它源源不断地为人体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根据世界心脏联盟数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极高,并发症极多的疾病,每年导致全球万人死亡。
作为南通地区最大的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市一院心内科以建设苏中地区一流专科为目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砥砺前行、精益求精,守护心脏健康,造福千万百姓!作为一个深受市民信赖的省级重点专科,这里的“白衣战士”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地呵护患者“心”的健康,在我市心血管医疗事业发展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心内科团队郑兵摄
用高超医术挑战一个个手术禁区
这里每天上演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
心血管介入手术的表述是深奥的,而它的施行,造福了成千上万个患者。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市民周先生在家突然感觉下颚麻木,心脏像被狠狠碾压着一样,喘不上气。家人赶忙拨打了,将他送到市一院。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接到急诊电话后,忙了一天刚回家的市一院心内科主任卢辉和等医师,顾不得疲惫,医院。他们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当即决定,为他实施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脉介入治疗术。深夜10点20分,周先生被送入手术室。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医务人员沿导丝送入的抽吸导管从心脏病变处反复抽出颗粒状血栓数枚,并送入球囊撑开了狭窄的血管。手术取得成功,全程仅耗时30分钟!周先生胸痛缓解,转危为安!
在市一院心内科,这样的急救事件每天都会发生,医护人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赛跑,平均每年抢救这样的心肌梗死病人达例,无论多晚都会第一时间进行急救。
58岁的患者施某在入住市一院前8个月以来反复出现头昏、黒朦、欲跌倒等症状,心电监测提示频繁的心脏停搏,最长的一次停搏达5.2秒,诊断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停搏”,随时有发生长时间心脏停搏导致不可逆性脑缺血损害甚至猝死的可能!
植入心脏起搏器,建立“生命线”是抢救这类患者最可靠的措施。但该患者并存的另外一种情况使得这根“生命线”的架接异常艰难!原来,施某8年前因为“风湿性瓣膜病”实施了“心脏三尖瓣金属瓣置换”术。该金属瓣成了挡在医生们面前的一道“闸门”,因为三尖瓣是起搏电极进入右心室的必经门户,正常人的瓣膜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及弹性,允许电极通过。金属瓣膜不仅会切割电极导致电极断裂,更危险的是电极卡在瓣口,会使得瓣膜开放、闭合障碍引起心脏泵血障碍导致患者休克、死亡。
心内科副主任黄建飞分析患者病情后,另辟蹊径,制定了“经冠状窦口植入电极至左室心外膜”的治疗方案。这一方案的难度及风险是巨大的,一方面起搏电极需稳固地“瞄定”并且良好地工作,更重要的是,冠状窦口在解剖上紧邻三尖瓣环,稍有不慎,电极就会被卷入患者的金属瓣,可谓“悬崖上走钢丝”!黄建飞凭借着丰富的心内导管操作经验,穿着重达30多斤的铅衣,迎着放射线,带领他的团队,历时3小时,拿下了这场硬仗!一周后,患者康复出院。
介入手术中姚凯丽摄
微创治疗让患者免除“开膛破肚”
高精“利器”为心脏病人保驾护航
微创治疗是21世纪世界医学发展的潮流之一。从年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经皮穿刺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造影起,市一院心内科一直把拓展心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作为主攻方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了冠脉造影、支架植入、射频消融、起搏器置入等诸多医疗特色,部分项目在苏中地区领先。
用介入疗法治疗冠心病,清除患者体内的“定时炸弹”,是一院心内科主打特色品牌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院耗巨资从国外引进南通首台大型数字减影X光机,对病人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明确冠状血管病变的情况。0年初,心内科成功开展首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数月后又成功地为一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经皮球囊冠脉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至今,该科已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术1.5万余例,支架置入术5千余例,手术成功率达98%。
在冠脉介入治疗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心内科将先心病和风心病的介入诊疗确定为新的攻坚目标。该科首先瞄准动脉导管未闭这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此类患者施行经皮介入封堵术。它无须全麻,不要缝合,术后24小时,病人即可下床活动,98%以上的这种患者都可以通过该方法治愈。之后,他们又成功地开展了风心二尖瓣狭窄、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这些手术都填补了市内空白,而室缺封堵使苏北地区无此类手术的历史画上句号!
经导管射频消融是当代心脏介入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根治某些心律失常的微创方法,也是我国紧随世界先进技术的成功典范。0年12月,市一院心内科成功完成首例这一手术。此后,根治范围由旁道、房室结双径路导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逐渐拓展至治疗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4年又开展了肺静脉隔离术这一国际上最新的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技术,完成该手术例数曾居苏北首位。
从年为各种心脏病人植入起搏器起,心内科不断实现新突破,从X线引导下临时起搏到床旁临时起搏,从单腔起搏到双腔起搏,从固定频率起搏到频率应答式起搏,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到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除颤起搏,再到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心衰。他们为患者着想,选择对病情治疗最佳的方案,以达到既省钱又疗效好的理想效果。
查房中郑兵摄
用电极在心腔内布设“卫生导航系统”
在几毫米的心脏血管里精雕细琢
“消融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三维标测系统下的射频消融更提高了复杂心律失常的治愈率。”心内科副主任林刚介绍,电生理三维标测技术,就是将心脏形态和心脏电生理机制用三维形象展示在心脏电生理医生面前。术前先在患者身体上黏贴特制的电极片,并在体外设置特殊的装置,形成导航系统。然后将一根探测电极经外周血管送入心脏的心腔内,依托导航系统可以对该电极导管的头端进行空间定位,并同时记录到相应部位心脏肌肉的电信号,这些数据传输到电脑,经过计算机处理展示给医生。他打了个比方,“这些体外装置似于我们地球上布设的导航卫星,探测电极类型于汽车GPS导航芯片,导管在心腔内移动,就如同汽车被GPS定位一样,在地图上实时显示。”
以室性早搏为例,心脏的跳动本来很规律,室性早搏发生时,在心脏心室的某个部位,一块心肌因为某些原因较周边正常心肌提早发生兴奋,从而触发一次较正常规律过早的跳动。“有了三维标测技术,这次提早出现的兴奋就可以被记录下来,在电脑上很容易地被显示,在心脏心室的那个位置,提早出现的时期,暴露无遗。”林刚指出,电生理医师将一根射频消融导管在三维标测引导下送达早搏发生的位置,释放射频能量,通过热效应将这块兴奋的心肌消融坏死,损伤范围仅米粒大小,但却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同样神奇的技术还有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钻头以16万转的速度向前推进着,这既不是在煤矿的坑道里,也不是在工厂的切削车床上,而是在直径仅有几毫米的心脏血管内。随着钻头的推进,附着在血管内壁上堵塞了血流的钙化斑块,被一点点地切削下来。一切都精细得像在微雕,这奇妙的一幕发生在市一院心内科导管室。
“做心脏手术有三怕,一怕患者年龄大,二怕血管堵塞时间太长,三怕血管钙化太严重。”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盛臻强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做心脏介入手术,原理跟疏通水管差不多,一般疏通血管是用球囊,沿着导丝,把球囊输送到堵塞的地方,再用气泵把球囊打开以撑开堵塞的血管。为了以后不再堵上,手术中会放上支架,撑住血管内壁。可是,血管内壁钙化严重时,球囊就使不上力了。血管里的钙化,像小石子,用球囊硬生生打开堵塞,可能会伤到血管,而且往往打不开堵塞,冠状动脉的血管非常重要,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此时,“旋磨术”就派上了用场,在比头发丝粗一点的小钻头表面,镶有颗超硬的微钻石,通过它在血管里以16万转的速度旋转、前进、后退,钙化的血管内壁被一点一点地“打磨”薄,把冠状动脉的斑块磨碎,分解成小于5微米的颗粒,大小比红细胞还小,被白细胞吞噬清除。原来僵硬的血管壁变得柔滑,可以成功地放入支架,为心脏血流开出了一条通路!
记者冯启榕
人物名片
卢辉和,市一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市医学重点人才,市人才培养对象,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交通医学》编委。
卢辉和姚凯丽摄
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特别对急性左心衰、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有丰富的诊治经验。较早开展急性心梗溶栓治疗、多巴酚丁胺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在南通地区较早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并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及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术、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主持省卫生厅课题1项及市科技局课题2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在中华及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
医技前沿
市一院心内科始于年。1年,率先在南通地区实行心内科三级分科,全面开展心脏介入治疗,同年被评为南通市临床重点学科。3年底,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8年,跻身江苏省首批获得介入诊疗资格的专科行列。
科室主要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冠脉内超声检查术(FFR、IVUS)、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术、室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顽固性高血压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除颤起搏器(ICD)及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CRT)置入术等介入诊疗技术。目前,心内科所属的冠状动脉、起搏电生理和先天性心脏病等3个介入专业学组均能独立开展所有相关手术。
现有两个病区、一个CCU监护中心及配套心功能科室,共85张床位。拥有西门子大型DSA1台、飞利浦心脏超声诊断仪3台、三维标测系统(CARTO)1台、主动脉球囊反搏仪1台、道BARD电生理分析仪1台、VOLCANO冠脉内超声诊断仪1台等大型专用设备。年均门诊病人达3.5万人次,年均出院病人人次,年均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台次,年均抢救危重患者逾人次。
专家门诊
知识问答
1、最近老是心慌,做的心电图说可能是左后分支阻滞,请问这要紧吗?
答:普通心电图提示左后分支阻滞并不能解释心慌。建议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其他检查以全面评估。
2、请问放了心脏支架后可以做核磁共振吗?
答:冠状动脉支架主要由不锈钢、镍、钛、钛合金、铂金等成分组成,属于非磁性或弱磁性物质,非磁性的支架术后就可以做MRI(磁共振)检查,弱磁性的建议6周后比较稳妥。一般而言,支架术后6-8周实施3.0T及以下心脏磁共振检查是安全的。
3、有些人即便没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也会得心血管病吗?
答:90%的心肌梗死可以用9种危险因素来预测,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和吸烟仅仅是5种因素,其他4种是精神紧张、水果和蔬菜吃得少、运动少和大量饮酒。精神紧张是仅次于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