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医院心胸外科人造生物瓣膜置换更适用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0-11-18 11:01:07   点击数:
 

近日,医院心胸外科采用人造生物瓣膜为两位高龄女性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取得成功。此项技术已在该科推广应用多年,并多次获得成功,患者术后反映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现将其临床应用作以下介绍:

瓣膜置换是用手术的方法换掉已经发生病变、不能继续工作的心脏瓣膜,换上人造瓣膜。病种分布仍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但退行性变、缺血性瓣膜病的比例已明显增加。

人造瓣膜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可分为人造机械瓣膜与人造生物瓣膜。一般来说,机械瓣膜耐久性好,手术植入技术相对简单,预期使用寿命可在40年以上,但容易引起血栓形成,所以术后患者要终生使用防预血液凝固的药物,存在着用药量过大出血、用药量不足形成血栓等问题。采用生物瓣膜,不易形成血栓栓塞,但耐久性比机械瓣膜要短,预期使用寿命一般为15-20年,其与年龄相关的耐久性问题,以及导致二次手术的风险和费用是患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以,人工瓣膜无论是机械瓣、还是生物瓣,均有其不可避免的自身缺陷。

但是,对于患者年龄高于65岁以上的群体,生物瓣的临床应用已被治疗指南界定为最适宜指征而成为共识。基于生物瓣在此群体中耐久性已被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尤其是新一代生物瓣在材料选择、抗钙化及抗衰败技术的发展、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使得老年患者生物瓣应用20年的衰败率仅在20%左右,加之生物瓣植入后由于无需长期抗凝治疗,大大降低了产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这种危险是患者机械瓣置换后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要患者不合并房颤或房颤处于较好消融条件而可能治愈时,患者无明显血栓栓塞病史和血栓高危状态时,生物瓣应该是人工瓣膜置换时的第一选择。另一方面,心外科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使二次手术的手术风险大为降低。

随着瓣膜病治疗领域相关的介入或微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促进生物瓣膜选择应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新技术及其器械的创新和不断改进,使生物瓣置换患者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享受相关技术改善后所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