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为何多次提及咽痛咽痛是上火吗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0-10-24 10:34:21   点击数:
 点击上方“良医之路”不会错过精彩文章哦!编者按:作者从一医案出发,虽是咽痛如火,却每每寒证至此,但作者又不满足于此,进而突破咽喉疾病从某某脏腑论治的窠臼,循《内经》之训,查咽喉之病可脏可腑、可寒可热,尤其是与三焦所循之元气相关,更为咽喉要道,使临床开阔了视野,诚为佳作。东至阳生(接上篇)从上篇所论得知,咽痛不一定是上火,寒、热、虚、实皆可致病。十二经、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咽痛。咽在人体中到底占据怎样的地位?为何仲景师在少阴病篇中不厌其烦地论及咽痛?不及时治疗咽痛,会带来哪些危害?1、咽在人体中到底占据怎样的地位?首先,咽属于三焦。灵枢经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三焦属于半表半里,咽即三焦的大门。两个扁桃腺即是三焦的“门卫”。摘除了扁桃腺会怎样?在此说一个身边朋友的经历:章某,女,45岁。十年前,因反复扁桃腺发炎、化脓,多次予以抗生素静脉输液不能痊愈,形成“慢性扁桃腺炎”。因经常急性发作,遂做了扁桃腺摘除手术。自此以后,虽再无咽痛之烦恼,但是,患者每次感冒都会提心吊胆,因为稍不注意,轻微的感冒就直接变为肺炎,十年间患者已患三次肺炎,每次均需住院输液治疗。而且每次感冒以后再也不发烧了,但是感觉却很不舒服。这个案例说明作为大门的咽部非常重要,其“门卫”扁桃腺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这两个卫士,感邪之后,邪便可能长驱直入,直捣太阴肺。2、为何仲景师在少阴病篇中不厌其烦地论及咽痛?不及时治疗会带来哪些危害?因为咽与肾是高度相关连的。《黄帝内经》曰“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肾合三焦、膀胱,咽属于三焦,故肾亦合咽。咽部病变如不及时诊治,可能会波及到(少阴)肾。比如,不少人因感冒咽痛未及时施治,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甚至迁延至慢性肾炎。且年轻人多见。问病史,这类患者发病前10天左右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痛、扁桃体炎等链球菌前驱感染史。这也是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依据之一。类似的大家所熟知的风湿性心脏病,西医认为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其实很多病人之前都有感冒、咽痛,只是没有注意及时休息治疗,迁延所致。还有心肌炎等等也是,都是表病入里,引起的少阴(心)病。中医如能抓住合适的时机治疗以上的少阴病(如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风心病的急性期),让病邪从里出表,病可能就治愈了。但是真正能抵挡邪气入侵的不是咽/扁桃腺本身,而是”守邪之神”。“守邪之神”语出《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这里所说的“生气之原”即元气。元气是本、是根、是门、是原。三焦是元气之别使。咽属于三焦,故咽是门之形,元气才是大门守护的根本。如同城门,若没有强大的守军,两扇门又有何用?故,咽若没有元气的强有力的支撑,咽之大门、卫士的作用便会流于形式。元气才是保护机体、御邪防病的真正的大门。元气盛则邪不可侵,故名守邪之神(防止邪气入里的守门之神)。咽痛,是身体求救的信号,是元气损伤的前兆。早期病邪可能在三阳经,此时通过休息、及时治疗即可恢复。如果未及时处理,邪气会入里,进入三阴经。而进入少阴经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咽与少阴(肾、心)是相关联的。故,临床不能忽视咽痛的及时诊治。所以,仲景师在少阴病篇中多处提及咽痛,因为咽痛也是少阴病的常见表现之一,更是早期信号。综上所述,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内生五邪皆可以导致咽痛,而咽作为由表入里的关隘尤其重要,临床不可不察。小明张老师,我学中医好几年了,还是不会开方啊.....张老师从源头学起吧。小明怎么学呢?张老师加入“良医之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