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森泛论金钟奖和广州文化建设
广州市首次举行的中国音乐金钟奖将于13日开幕。围绕广州举行的这1重大活动的有关问题,即金钟奖落户广州的经过,金钟奖同打造广州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大省的关系,金钟奖将给广州市民精神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等话题,昨天下午,南方专访了金钟奖主要策划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采访中,林书记就以上问题发表了许多有深入见地和重要意义的见解。
金钟奖在广州举行,能提高全部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
(以下简称记):林书记,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将永久落户广州,这将对广州今后的经济、文化建设、市民素质产生怎样的影响?
林树森书记(以下简称林):孔子说衣食足而知礼仪。文化艺术能对人的精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文化氛围,就能对人的各方面的行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我记得在今年7月金钟奖落户广州的签约仪式上,我曾即席发言说,我们过去老说对牛弹琴,但最近日本的科学家就发现,听音乐长大的牛的肉比不听音乐的牛的肉好吃(笑)。这也证明了音乐的作用。金钟奖在广州举行,能提高广州全部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这是不言而喻的。
广州能举行金钟奖,是由于有较强的经济基础作后盾
记:前几年就听您说过城市的发展终究还是以文化论输赢,这个论断意义很大,对此很想听您谈些看法。
林:我提出这个观点的意思是,社会的发展不能单纯看GDP的数量。比如你去到国外,到纽约、伦敦,你讲不出这些城市的GDP有多少,但你对这些城市的文化品位、风俗等人文一定会有很深的印象。对广州市民而言,GDP多少或许他们不太关注,他们关心的是生活水平是不是有提高,就业情况如何,能否安居乐业,精神生活是不是充实?由此看来,一个城市不能单看GDP的数量,要全面看其物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
最近有人提出告别GDP崇拜时期,我个人认为这个提法太片面了。看一个城市的发展状态不能单纯看GDP,但也不能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极端化。GDP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没有经济就没有文化。广州能举行金钟奖,也是由于广州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去年国民生产总值到达300l.69亿元,人均收入突破5000美元,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用于科教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也不断增加。今年虽然遭受了非典的影响,广州市1―11月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60.1亿元,增长15%。这些都为广州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为金钟奖在广州的举行成为可能。
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记:请您结合广州的发展情况,谈谈经济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作为市委书记,您对发展广州经济和增进文化建设,有些甚么斟酌?
林: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片面寻求GDP经济指标的增长,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人的全面发展,不但包括得到物资商品和服务,而且包括过上充实的、满意的、值得珍惜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此,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只有3者的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一个城市的文化界多出现一名大师,这个城市就多了一张名片
记:当前,广州市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抓甚么?
林:目前广州市文化建设的情势是不错的。第一,我们的长远目标是构建大文化体系。除小文化以外,还要把教育、科技、传媒、体育等全部纳入进来。例如教育,之前的广州就那末一些大学,现在建设的重点是大学城,建成后教育面貌会有很大改观;还有科技,之前都是市属科研机构的项目,现在发展为省、市乃至与中央的全面合作。体育方面,我们正在积极申办2010年亚运会,我们希望申办成功。
第二,充分发掘历史资源,以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来计划广州的建设。广州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肠、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我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市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在荔湾、海珠等城区都专门设立了保护地区,光是南越国宫署的保护和开发就已花了5个亿。
第三,我们对广州的文化设施建设也进行了系统计划。一方面是新的场馆的建设,例如九运会比赛场地的兴修;另一方面就是对旧有的场馆进行维修和保护。比如1997年修缮中山纪念堂就花了7000万元,现在已变成广州重要的文化演出场所和名片,一年演出到达200多场,我们的想法是,让市民以低廉的价格就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还有友谊剧院,是广州资历最老的、也是在音响效果方面全国不可多得的优秀剧院,这些文化场所历史越久就越珍贵,任何一家都不能丢。
第四,抓好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广州的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广州是海内外演出团体和中介机构最看重的演出市场之一,广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非常广阔。还有广州的媒体,发展的势头也很好。我们要给剧团固定的演出基地,比如木偶剧团已有了,接下来我们的杂技、粤剧也要具有演出基地,让来广州的客人每天能看到有特点的演出。
第五,培养广州的文化氛围。怎样提高广州的文化氛围、提升全部城市的文化层次,一直是我十分关注的问题。像这次举行金钟奖,我们就想从儿童到老人都能参与进来,在全社会营建和培养浓厚的文化气氛。艺术和音乐的气氛浓了,金钟奖才能真正在广州扎根。
第六,重视文化人材的引进。要尽量吸引各方面的人材来广州,由于文化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依托人材。一个城市的文化界多出现一名大师,这个城市就多了一张名片,这是城市在某个文化领域出类拔萃的标志。巴金老人和上海的关系就是如此。随着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我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材,乃至大师定居广州。我对此非常乐观。
广州文化建设的硬件,近年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记:就文化建设的硬件而言,广州目前的情况如何?
林:硬件方面,广州近年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广州地区已有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红线女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还有一批遍及全市的各类博物馆、15家图书馆和艺术表演场所。
我希望将来广州市民用几十元,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
记:前一段我们留意到广州一些文化场馆,比如友谊剧院、市一宫等周围都挤建了许多商场或食肆,文化环境减弱,有人说是商业味对文化的冲击。还有市民反应有的演出票价太高,不知您如何看?
林:这些东西应当说是时期的产物。对这些文化场馆周边环境的改造,曾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撤除商场、大排档,恢复文化场馆原来的环境;一种是连原来的文化场所都一起拆掉重建。我不同意后面这类拆旧建新的想法。这样做是本末倒置。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些文化场馆的经营单位片面地为了寻求创收。事实证明,一些文化场所周围环境经过整治整理以后,经济和文化是能做到协调发展的。
我听说中山纪念堂修缮以后,一年演出200多场,场租很贵,我们要求他们压低票价。在广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州一张演出门票几百块,市民如何能接受?现在在大众当中乃至还有一种不好的偏向,认为低票价的演出就没有看头,高票价的才好。我希望将来广州市民用几十元的门票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那个时候,广州市的文化建设才可以说是真正回归正常的轨道了。
能争取到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我非常高兴
记:听说您亲身与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的有关负责同志洽谈金钟奖落户广州的事宜,能详细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林:能争取到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我非常高兴。今年初我在北京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中国音协副主席吴雁泽同志给我打了,他对我讲了要在广州举行金钟奖的事情。我当时就答复他,我们肯定会把这件事办好的。
其实金钟奖和广州结缘,是有着必然性缘由的。几年来,我就一直想在广州筹划类似金钟奖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文化项目。当时有的城市在弄电影节,有的是弄民歌节,我想广州最好弄一个音乐节。由于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其社会影响力将远远超过其他艺术门类。广州如果要在文化上有更大的发展,我想可以借助音乐的气力。正是有了这些想法,才使金钟奖终究落户广州。
虽然我是念理工科出身,但我在大学时曾担负民乐队队长
记:您自己钟爱音乐吗?哪位音乐家的作品对您影响最大?
林:我与绝大多数广州市民一样,非常爱好音乐。虽然我是念理工科出身,但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曾担负民乐队队长。那都是3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我仍然保持了对音乐的酷爱,我常常对同事讲,我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听音乐。就交响乐而言,我最喜欢的是施特劳斯的作品。固然,将金钟奖引进广州绝不是由于个人喜好,而是从全部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斟酌的。
将来金钟奖的品牌出来了,会产生经济效益
记:举行金钟奖需要担当多少资金?您打算如何经营金钟奖这个文化品牌?
林:市委、市政府为举行金钟奖专门组织了经济筹划小组。由于今年是落户后的第一次活动,所有的事情都在摸索中。我们的思路是,开始几届政府必须给予支持,以政府主导为主,把品牌做起来。为此市政府已拨款数百万元筹办这个项目。至于将来品牌出来了,会产生经济效益。下来我们逐渐探索市场途径。例如,这届金钟奖比赛是免费送票的,但是开幕、闭幕晚会却吸引社会各方气力参与,这能从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分担部份资金。总之,我期望金钟奖在广州能健康、延续地发展下去,办成真正权威、严肃、公正的音乐专业大奖。
一开始就把地域性的广东音乐加到金钟奖里,看来不太适合
记:我们听到有民间的人士反馈,对金钟奖奖项设置应增加广东音乐比赛项目等。您认为如何?
林:中国音乐金钟奖是由中宣部批准设立的中国音乐界综合性专家大奖,是面向全国的。广东音乐是一个地域性的音乐品种,一开始就把地域性的广东音乐加到金钟奖里不太适合。
建设维也纳这样的音乐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记:您觉得广州离音乐之都还有多远?还需要采取甚么措施?
林:我从来没有讲过广州什么时候成为音乐之都,我也没有使用过音乐之都这个字眼。但我可以同你们讲一个故事。前几年我在奥地利和一批投资者洽谈项目时,我提出对方最好能多动员一些奥地利的企业家来广州投资。对方回答,好呀,只要你能把奥地利的新年音乐会搬到广州去演,那奥地利很多企业家都会到广州来。建设维也纳这样的音乐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广州也不是说有了金钟奖就能变成音乐之都但是我们要朝这个方向一步步去努力。这是和广州、和我们全部国家的整体水平、实力密切相干的,我知道广州目前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p>
我希望看到,愈来愈多市民晓得去欣赏高层次的音乐艺术
记:您对广州市民参与本届金钟奖有甚么期望?
林:我们是第一次举行金钟奖,各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观众的热忱也需要逐渐培养,这个进程不但仅是几年那末简单,可能是要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我希望在金钟奖逐渐产生影响力的进程中,看到愈来愈多的市民晓得去欣赏高层次的音乐艺术。(李钟声 郭 珊)
来自:南方,200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