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第9版抗栓治疗与血栓预防指南(ACCP-9)建议:房颤持续时间未知或房颤持续>48h,需要用药物或电复律患者,复律前应服用华法林(INR2.0~3.0)至少3周。复律后继续抗凝至少4周,然后根据卒中风险分层决定是否长期抗凝。复律前若明确房颤持续时间<48h,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后即可复律。
ACUTE试验入选了例拟行电复律的房颤患者,随机对比了经食管超声介导下心脏电复律方案与常规抗凝的安全性,结果发现两组栓塞事件发生率(0.8%vs0.5%)并无差别,但经食管超声介导组复律前准备时间更短。复律前经食管超声检查排除左房血栓可作为常规至少3周抗凝的替代方案。误区4 INR达标剂量就是维持剂量病例患者,男,79岁,体检时发现房颤,第一位医生建议他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3mg/d)并告之3d后查INR。该患者遵医嘱服药,3d后INR为2.3,患者请另外一个医生帮他看了化验单,医生看到INR在治疗范围后,告之继续按原来的方案服药,每月复查1次INR。半个月后,患者出现昏迷,磁共振证实为颅内出血,当时INR为13.8,昏迷10d后死亡。分析与建议ACCP-9建议华法林抗凝者初始可给予负荷剂量10mg/d,2d后检测INR并调整用量。但目前尚无研究证实这种给药方法是否适合亚洲人群。我国目前对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推荐的华法林初始剂量为2.5~3.0mg/d,2~4d起效,5~7d可达治疗高峰。因此,初始治疗时应每周监测INR1~2次,稳定后每月复查1~2次。该患者第3天INR即达标,提示该剂量远高于其合适的维持剂量。定期INR监测是预防出血的重要措施在美国,通常每4周门诊测定1次,而在英国可延长至3个月。一些研究发现如果患者INR值稳定在治疗范围内(至少近3个月INR值基本一致而不用调整华法林剂量),延长检测时间间隔至8周并不增加出血和血栓栓塞风险。ACCP-9建议INR长期稳定者可将监测时间间隔延长至12周。但需要强调的是,降低监测频率的前提是INR值长期保持稳定。根据INR值停华法林及应用维生素K ACCP-9建议:INR4.5~10时,若无出血,仅需停华法林,不建议常规用维生素K;INR≥10时,若无出血,停华法林同时加用维生素K。若发生严重出血应首选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5~10mg缓慢静注,并补充凝血因子。另外,INR偶尔波动在治疗窗外不超过0.5时可暂不调整华法林用量,但需在1~2周后复查INR。注意年龄因素对出血风险的影响随年龄增大,抗凝治疗严重出血风险增加。年龄>85岁房颤患者抗凝后颅内出血风险是70~74岁者的2.5倍。抗凝强度也是房颤抗凝出血重要的影响因素。INR>3.0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是INR2.0~3.0的2倍。欧美指南均推荐INR控制于2.0~3.0,已经在大规模的人群研究中得以验证。而日本的房颤指南推荐>70岁老年房颤患者INR控制于1.6~2.6。日本J-RHYTHM注册研究数据分析显示,INR控制于1.6~2.6即可有效预防卒中,而出血发生率更低。虽然我国房颤指南建议与欧美相同,但由于亚洲人出血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抗凝治疗仍应谨慎。误区5 忽视影响华法林代谢的食物、药物病例患者,男,35岁,持续性房颤,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4年,经食管超声示左房内血栓。华法林抗凝治疗3mg/d,因肺部感染同时给予左旋氧氟沙星0.2g静滴,2次/d,6d后INR为3.5。停用左旋氧氟沙星,华法林仍以3mg/d口服,4天后INR逐渐降至1.56。随后将华法林调整至3.75mg,并以此剂量维持,INR控制在1.90。分析与建议诸多因素可影响华法林的代谢,包括遗传、饮食和环境。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是药物和食物。临床医生应熟知这些干扰因素,尽量避免,如无法避免则需加强监测并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ACCP-9汇总了一些可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药物和食物,详见表1。
误区6 合并稳定性冠心病的房颤患者联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病例患者,女,73岁,稳定型心绞痛,一直服用阿司匹林。近期发现阵发性房颤,既往无溃疡病史。医生建议加用华法林,服药3个月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时INR为2.3。分析与建议对于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房颤患者是否需联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SPORTIF试验发现联用华法林(INR2.0~2.6)和阿司匹林使严重出血风险增加了近2倍,但卒中和心肌梗死复合终点却未较单用华法林有所减少。最近一项队列研究对例房颤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平均随访3.3年,结果发现与华法林单药治疗相比,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无论在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优势,然而却显著增加出血风险。ACCP-9建议房颤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应单用华法林。作者首都医科医院心内科 马长生 郭雪原版权信息:本文为《中国社区医师》杂志(早期白癜风怎么治愈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