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挂一个号,专家组团看广州心脏病患者来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5/1/16 11:15:00   点击数:
 

通讯员:吕惠宋蒙

“到底能不能手术,适合做什么手术,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问题,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20年肥厚型心肌病病史,长期受房颤折磨的陶先生,近日通过网上预约医院的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门诊。周到的诊疗服务、周全的诊疗流程、周密的诊疗方案,令专程从广州赶来的他赞不绝口,“这一趟来值了!”

多学科专家团对陶先生的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

疾病缠身多年找到治疗希望

陶先生今年45岁,据他介绍,自己是在20年前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继而查出肥厚型心肌病。“当时没什么不舒服,我也一直没管,没想到10年后噩梦就开始了。”年,频繁心慌、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阵发性房颤,随即做了射频消融术。然而术后半年,熟悉的症状再次袭来,他的房颤又复发了。

“不发作时和正常人没两样,一旦发作起来,就像心里有块大石头压着一样,闷得不行。”陶先生称,房颤带来的不适感,在近两年愈演愈烈,几乎隔两个月就要发作一次。困扰多年的房颤,不知道该不该二次手术;长期存在的肥厚型心肌病,后续又该怎么治,成为他迫切想要解决的疑问。为此,他求诊了广州、医院,得到的答复均是药物治疗。

“难道只能一直吃药,没有其他选择了吗?”为了寻找新的治疗可能,陶先生一直在网上查询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各种资讯,在发医院开设了专门的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门诊后,他果断进行了预约。“医院,针对我这种疾病的门诊还是头一次见,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陶先生坦言,吸引他预约的还有“挂一个号看多位专家”的新型诊疗理念。

多学科门诊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医院早在年就启动了多学科门诊,通过跨学科专家联合诊疗的方式,为复杂疑难心血管病患者明确诊断、答疑解惑,同时提供治疗决策和全病程管理。医院门诊办公室李筠主任介绍:“除了胸痛多学科门诊外,今年我们又新增了肥厚型心肌病、心血管代谢、肿瘤心脏病学、心脏瓣膜病、心衰这五大类,进一步扩大了诊疗范围,充分满足不同病患的就诊需要。”

收到了陶先生的预约申请,医护人员很快便与他取得了联系,将所有病历资料收集齐全后,根据其病情需要,邀请了来自心内科、心外科、门诊、超声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学部、心脏康复科的共17名医护人员,提前进行了一场多学科联合讨论。

“针对肥厚型心肌病,要完善运动激发试验,排查发现若存在梗阻,才需要手术治疗;针对房颤,可以继续维持药物治疗巩固疗效,也可尝试做第二次射频消融术;针对日常用药,要进一步调整,以防治心衰、预防血栓和猝死为主;此外,建议补充基因检查,为以后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一个多小时的讨论里,医院鄢华副院长带领专家团从各自专科角度出发,制定了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在第二天转告给陶先生时,逐一进行了详细说明。

医护人员向陶先生讲解多学科诊疗意见

在专家的建议下,陶先生住院接受了心肺运动试验及负荷超声评估,检查发现并无梗阻,不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先行解决房颤问题即可。多日担忧一朝解除,陶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以前检查、看病、住院、治疗,要东奔西跑,在不同科室来回折腾,现在只挂一个号,就能一站式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同时得到这么多专家的帮助,真的太棒了!”

“多学科门诊以不同学科的视角剖析患者的病情,化繁为简,打破了患者围着医生转的传统就医模式,让医生围着患者转,让患者少跑路、少往返、少等待,避免重复检查、治疗,有效降低患者就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鄢华副院长表示,医院将持续开设更多有关心血管病的多学科门诊,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综合治疗,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