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井喷依赖进口、国产品牌距离感近年来,国产医疗设备产业正在快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同比增长19.5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另外与全球市场规模增速相比,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市场规模增速。虽然市场规模可观,市场需求呈现“井喷”态势,但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仍存在“进口设备占顶端、对国产设备缺乏品牌信任”的问题。由于我国国产医疗设备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基础也较为薄弱,使得不少医疗设备需要依赖于进口,高端医疗设备更是如此。与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导地位的美国、欧洲、日本相比,我国的高端医疗设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仍然主要由国外进口的医疗设备占领。目前中国市场上的高端医疗设备大约有60-70%被“GPS”的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三家公司的进口设备垄断,对于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产业化水平提升存在迫切的需求。但如今,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在经历过中国组装模式发展到中国制造,并向中国智造迈进。部分国产高端产品,如CT机、磁共振检查仪、直线加速器治疗系统、病人监护仪、彩超、实验室检测仪器、心脏起博器、人工关节等,已在国内市场占有超过30%以上的份额。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与全球进行了充分的对接,中国企业发展迅速,追赶的速度不断加快。医院以采购进口医疗设备为主,对国产设备品牌缺乏信心,存在距离感。树立对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品牌认同尤为重要。上海医院是中国第一批“吃螃蟹”引进国医院,该院副院长顾建英曾公开表示,近年来本土企业强化研发实力,在大型放射诊断设备、心电设备、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发力追赶,部分设备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据上海交通大医院副院长王育介绍,该院正在使用的国产大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包括CT、MR、PET-CT等等。此外,国产手术医院广泛使用,今年7月,医院脊柱外科为一位患有罕见的“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畸形”的15岁患者成功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重度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实现了国际医学界的新突破。从国产厂商自信到国产设备自信,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更需要在技术和产品上寻求突破,在质量上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已成为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厂商的共识。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坚持需求导向,深入了解临床的“痛点”问题,产品和需求相互磨合,交互提升。同时,医院的优势学科资源,相互赋能,提升能级,帮助企业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提升设备的性能,进而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的升级换代。02破局
共建生态规范行业、数据安全作为一个“常青”行业,尽管国内高端医疗设备正在突破技术壁垒,奋起直追,但由于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厂商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大多数厂商还处于成长期,所以相较于进口厂商而言,国产厂商还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比如在服务体系、行业规范性、医疗数据安全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问题一:配套设备、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生态建设不完善。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短板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大型医疗设备往往具有科技含量高、场地建设要求特殊、设备安装程序复杂、日常维修保养专业性强等特点,需要这些设备厂商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个性化设计和安装服务。而后期的使用培训、系统升级服务能力一般只有原厂才能完全具备。一位曾在去年参加过援驰湖北的一线医生就表示,以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俗称“人工肺”)为例,在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人的过程中,因ECMO等专业设备一度面临不足,但因为有的国产医疗产品在配套方面存在短板,即使带到现场也因条件不足而无法使用。来源:搜狐网如今这样的问题正在得到有效的缓解。在中国迈瑞拥有上千名服务工程师,超过70个驻点直属服务站,家授权第三方服务机构,针对设备展开主动服务周、指控服务月等多项售后增值服务。东软医疗在国内市场拥有26个省级服务团队和9个区域备件中心,在国际市场设有12个客户服务团队、14个海外备件中心及2个培训中心。此外还建立了全球远程服务中心和呼叫中心,实时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提供早期预警和远程在线服务。而在生态建设方面,多家国内头部的高端医疗设备厂商正在积极行动。东软医疗让设备上云,共享开放平台,通过AI企业软件接入云平台打造一个闭环的生态。联影医疗则正在构建贯穿全医疗的环节,包括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智能化医疗健康生态。迈瑞医疗基于体外诊断业务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迈瑞智检”实验室IT解决方案。与“瑞智联”IT解决方案以及“瑞影云++”影像云服务平台一起,共同构成了迈瑞医疗智慧诊疗解决方案的“三瑞生态”。问题二:价格等恶性竞争不断,灰色交易经常出现,行业规范性急需提高。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医疗机构采购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但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依然存在“玻璃门”现象,争相购买进口产品的现状广泛存在。近几年国家遴选了一批国产优质产品目录,但因医护人员长期使用进口器械、跨国公司强大的营销能力、医院采购不考虑性价比等原因,一些优质医院采购。相关数据显示,进口医疗设备在我国的价格,普遍比欧美日等原产国价格高50%~%,如TOMO放射治疗系统等设备,在欧美日等国家多为万美元,在我国则为万美元以上。经营者集中垄断行为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价格的垄断。此外,一些中小国产设备厂商在招投标过程中也大打价格战,存在恶性竞争,以降低价格来获取订单,严重扰乱了行业的发展。对此,行业参与者共同呼吁,应加强国产医疗器械的普及,医院硬件条件与救治能力,持续完善高端医疗器械准入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并建议对接国际标准,改善标准法规,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努力打造审批少、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为高端医疗设备发展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问题三:设备的安全性要有更高的重视,减少安全漏洞,确保数据的安全。医疗行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医院各类信息系统多尔庞杂,且对稳定性要求很高,同时,患者病例、处方、用药情况等敏感信息繁多且数据价值高,医疗信息的敏感性与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一方面对医疗信息和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安全设备堆叠、无法有效发现解决问题;静态防御失效,无法对风险进行持续检测;应急响应能力差,缺乏主动发现和预警能力;医院的信息化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孤军奋战、压力巨大,加之岗位权责不清、落实难度大,以及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业内普遍认为,医疗数据安全既不能照搬传统网络安全的防护模式,也不能对数据安全产品进行简单的堆砌,而需要用体系化的思维并结合行业的特性,构建以数据使用安全为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东软医疗影像云为例,通过一套身份认证和管理机制保证影像云使用者的合法性,而在影像云的后台有一系列技术手段和加密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保护患者和医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时进行云端备份实现异地容灾,进一步保障诊疗结果的数据安全。在迈瑞的“瑞智联”IT解决方案中,通过打通所有医疗设备的数据化能力,然后统一将这些设备的数据传送到中央站和信息系统中,供医院和医护人员使用和查看。这样做的优势不仅使设备互联和数字化带来的大数据集成能力,可以让医治智能化和数字化,充分提高医治效率;同时,专业化、分类化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医疗数据的使用场景和使用价值;一体化的数字化方案,长远来看能充分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如今,未来智慧医疗的大方向就是实现医疗全场景和全流程的数据化流通,然后利用动态数据池来治疗和管理医患,以及服务于医药和设备研发。换言之,智慧医疗的未来形态就是设备物联网加大数据挖掘,而底层则是云和AI系统。03趋势
国产替代数字协同、服务至上虽然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但随着分级诊疗推进,医疗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国内医疗设备厂商优势突出。在此背景下,医疗设备国产化及进口替代成为大势所趋,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高端医疗设备厂商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年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针对《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年)》的意见,其中便提到到年,关键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可靠,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医疗装备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实现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国家也在不断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正在加速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年,国内仅有项二级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率超过50%,到年,这一数字达到项,增长了70%。国内医疗器械国产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年,国内骨科手术器械、口腔科器械、无源手术器械、眼科器械等一众中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率表现突出,前十类医疗器械产品均有超过10个品类实现50%以上的国产化率。这也促使我国减少对于中高端医疗器械进口的依赖。值得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