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联手“救心”手术进行中。
南方农村报讯(通讯员雷云怡林楚娴林巧文)正值壮年却患上严重的原发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标准手术方案是开胸瓣膜置换或者心脏移植,然而因为家庭困难和严重心功能衰竭,这两种救命手术目前已不适用,43岁的陈先生生命因此陷入即将停滞的境地。
医院心外科专家、副院长曹勇团队迎难而上,在医院周达新教授的协助下,于上个月在粤西地区首次创新应用经导管人工肺动脉瓣膜系统,不用开胸,成功为陈先生实施了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
近日,心脏重新焕发新动力的陈先生康复出院,一家人为医院心血管外科一区送上锦旗。“医院精湛医术让我获得重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定义。”陈先生激动地说。
据了解,此前,不少的心脏外科术后发生严重肺动脉反流的患者由于无法耐受再次开胸手术,只能长期忍受病痛。如今,医院致力于引进先进技术及产品,为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提供了诊疗新选择。TPVR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心外科团队在重度肺动脉反流诊疗上进入全新的介入时代。
“心门”难关呼吸困难
家住茂名化州市的陈先生,两年前检查出右心型心肌病伴三尖瓣损害,但种种原因之下未予及时治疗。今年3月份,他开始出现劳力性心悸、气短、乏力症状,后又逐渐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6月初,症状加重,平卧时呼吸困难,时常出现“整宿整宿睡不着”,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心血管外科一区就诊。
经完善相关检查,陈先生患有严重的原发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非风湿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等问题。入院时,他身体状况差,左心射血分数只有30%(仅为正常分数的一半),心力衰竭,只能卧床,生命进入倒计时。时间就是生命,治疗方法只能是尽快手术进行瓣膜置换或者心脏移植。
然而,治疗进展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问题都需要解决,而患者心功能衰竭严重,无法耐受开胸手术,“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另一方面,心脏移植是标准的治疗方案,但是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合适的心脏供体,而且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心脏移植的巨额费用。
是否还有其它的选择方案?为此,专家团队反复翻阅文献,多次与院外专家沟通。最终,一款新上市的国产新型自膨式肺动脉瓣膜带来“心”希望。事不宜迟,科室立即组织院内多学科会诊,反复沟通以及线上讨论,综合陈先生的身体情况,最终确定手术方案分两步走:优先进行肺动脉瓣置换介入手术,待心功能好转后再处理三尖瓣极重度关闭不全的问题。
联手救心点燃希望
在多学科协作支持下,7月15日医院曹勇团队联合医院周达新教授在心外科复合手术室进行手术。首先,经股静脉建立通路,将装载有肺动脉瓣膜的输送导管系统推送至预期位置,缓慢释放人工肺动脉瓣;随后,释放的肺动脉瓣膜通过双喇叭口设计及瓣架的径向支撑力锚定至合适位置,代替功能退化的自体瓣膜,固定良好;接着,食道超声确认瓣膜开闭正常,撤出输送系统,手术圆满完成。
术后第十天,植入的肺动脉瓣功能正常,陈先生的左心功能恢复良好,绕着病区走几圈也不会心慌气短,与术前相比判若两人。
日前,重新点燃了生活希望的陈先生康复出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