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迎来了处暑节气,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开始转凉了。所以有“多事之秋”的称号。而在此季节,寒冷和高温也会不定期的“相遇”,对人的身体是一大考验。稍不留神就容易感冒着凉了,处暑节气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呢?
胃肠病
因为天气转凉,人的胃口大开,吃多了容易伤及脾胃,出现消化不良,有的可以诱发胃溃疡、阑尾炎。所以饮食不宜过饱。
脑血管病
气温降低,周围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加上其他因素,如血脂增高,血黏度增高,这样容易出现脑血栓。所以,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预防疾病发生。
呼吸道疾病
秋燥伤肺,主要是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所以有这些慢性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不要着凉,注意补肺气。
抑郁症
秋天的抑郁症患者会增多。可以通过唱歌、听音乐等方法排解一下忧郁的情绪。
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带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落时方始发病。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秋天天气渐凉,容易诱发此病。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痔疮
痔疮是指肛门内外的血管肿胀。原因包括遗传、老化、怀孕、长期腹泻,以及便秘过度使用轻泻剂等。秋天空气干燥缺乏水分,人体的调节功能容易紊乱,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的情况而诱发痔疮。
这么多常见疾病,那么处暑该如何去养生呢?
处暑需有哪些养生常识要注意的呢?
一、要坚持适量锻炼
锻炼活动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二、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
三、多喝水、多喝粥,预防秋燥美容颜
处暑后,天气较为干燥、少雨,人体会因此不适,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四、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如果对脐部防护不当,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身体不适。而寒气如果在小腹部位积聚太多,还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五、少贪凉保健康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六、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还有哪些健康知识是我们没有get到的,欢迎您也留言告诉我们哦!
点到健康
每周一次点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
内容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