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回顾
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疣状赘生物的主要成分是
A细菌菌落与炎症细胞
B血小板与纤维素
C肉芽组织与瘢痕
D小血管与风湿肉芽肿
题目解析
风湿性心内膜炎又称疣状心内膜炎。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组成,不含细菌,故选B。A选项细菌菌落和炎症细胞是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成分(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组成包括血小板、纤维素、细菌菌落、炎症细胞、坏死组织)。C选项肉芽组织和瘢痕多由组织坏死后周围组织二期愈合形成。D选项小血管和风湿肉芽肿多见于风湿病心肌间质内,Aschoff细胞多位于小血管旁。
故本题选B。
考点解析
一、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分类
1.根据病情和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
2.根据瓣膜类型可分为自体瓣膜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体主要为链球菌,而葡萄球菌(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有增多趋势。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少数为肺炎球菌、A族链球菌、流感杆菌和淋球菌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仍以草绿色葡萄球菌最多见,肠球菌次之。
2.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分早晚两种。早期是因手术感染所致,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晚期多由一过性菌血症所致,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0%以上)。
3.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易患感染性心内膜炎,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及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病等。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改变
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又称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由致病力强的化脓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引起,主要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引起急性化脓性心瓣膜炎,在受累的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赘生物主要由脓性渗出物、血栓、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菌落混合而形成。赘生物易脱落,形成细菌栓子,可引起心、脑、肾、脾等器官的感染性梗死和脓肿。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也称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由毒力相对较弱的草绿色葡萄球菌所引起。临床上,除有心脏体征外,还有长期发热、点状出血、栓塞症状、脾大及进行性贫血等迁延性败血症表现。病程较长,可迁延数月,甚至1年以上。
(1)心脏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在病变的瓣膜上形成赘生物。赘生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细菌菌落、坏死组织、中性粒细胞组成,赘生物易脱落,形成细菌栓子。
(2)血管细菌毒素和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栓塞最多见于脑,其次是肾、脾。多为无菌性梗死。
(3)变态反应微栓塞可引起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皮肤出现Osler小结。
(4)败血症脱落的赘生物内的细菌进入血流,并在血流中繁殖,形成败血症。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合并症和结局
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受累瓣膜可发生破裂、穿孔或腱索断裂,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起病起病急,病程短,病情严重,患者多在数日或数周内死亡。
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脱落可致脑,肾、脾等器官梗死,进入血流,形成败血症。病程较长,可迁延数月,甚至1年以上。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比较:
回复「手册」,可以下载《丁香园医学考研手册》,解答你关于西综的疑惑。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包含十年真题的西综题库App。
医学考研「医学考研路上,你不孤单」
欢迎分享,请勿转载有问题请联系app
dxy.造成外阴白斑复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肚脐里的脏东西能抠吗原来错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