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置入术的难点和影像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0-9-19 14:27:10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中国心脏介入的发展,开始进入到第二个成熟准备期: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来源:品牌推广

  在年CIT上,结构性心脏病是大热点之一,其中经导管瓣膜置换术(TAVR)引起了行业的极大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即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自年法国的Criber医生首次为1例男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成功进行TAVR手术后,十余年来,随着器械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TAVR技术不断完善,在近40个国家的多个心脏中心相继展开,手术总例数已超过9万例。

  目前,我国每年瓣膜手术约20多万例,占成人心脏手术的第一位。虽然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越来越常见,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那些因为年龄大、体质弱、病变重、合并疾病等禁忌,无法耐受心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新的介入心脏瓣膜置入术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TAVR手术自年起开始引进我国,医院、医院、医院和浙医二院等大型心脏中心相继展开。尤其是随着国内自主研发瓣膜(自膨胀式生物瓣叶膜VenusA-Valve等)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TAVR在未来数年内将迅速兴起。

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普及开展离不开三个条件:

  一、瓣膜耗材的研发和许可-目前针对于此的瓣膜耗材逐渐成熟,我国对于引入此类耗材进行治疗的许可还未完全放开。

  二、患者教育和医生治疗习惯-主动脉瓣膜疾病的检出率和重视程度提高,医生选择微创介入方式治疗成为业界的前沿趋势。

  三、影像设备及图像引导技术的能力-由于大型影像设备的研发难度很高,目前这一领域的技术不多,能提供完备方案的更少。TAVR手术对病变进行术前观察、评测、治疗规划和术中图像引导的要求很高。

  每一项新治疗方法从诞生走向成熟,都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直观而精确的介入成像技术必须紧随医疗需要,加紧开发,以符合未来的介入手术趋势和诉求,例如术前病灶可视化测量、手术过程可视化引导、术中疗效可视化反馈。听起来这样的手术更像是一场协调有序、推进有力、信息透明的现代战役。在结构性心脏病的战场上,医疗正在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信息战时代。

TAVR手术在临床中存在如下的难点:

  1、很难确定瓣膜放置的位置(一旦错误会导致致命的并发症)。

  2、很难找到正确的投照角度从而避免器械的错位放置。

  3、很难正确的选择器械的型号大小需要,并且需要实时影像来判断风险。

  目前专门针对TAVR手术设计的图像引导技术已经在国内展开应用(飞利浦HeartNavigator),可以精确测量病变区域数值以便选取合理规格的人工瓣膜,并在直视下实时指导施放,术后进行风险评估,极大的降低了医生的手术风险,增加了医生的手术成功率。其技术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三维重建的主动脉上自动标记出主动脉三个窦的位置及左右冠脉的开口位置,以确定瓣膜的正确放置位置。

  2、通过三维重建的主动脉显示技术可以寻找出最佳的投照角度,并且机架可以自动运动到设计中的角度。

  3、可以在三维图像上自由选择植入的主动脉瓣膜的品牌、大小和形状,并可以和透视图像实时叠加显示,全程观察主动脉瓣膜的植入过程,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时间。

  此外,在TAVR术中融合实时超声图像引导技术也处于前沿性应用阶段。TAVR治疗时要深入到心脏内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耗时很长,难度非常大。常规的心血管介入系统在术中无法实时观察到瓣膜等软组织,也无法准确评估瓣膜等软组织病变和介入器械的空间位置关系。在结构性心脏疾病介入治疗中,融合实时超声图像引导技术能克服上述不足,其手术难度和耗时将明显降低,准确性和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上图为飞利浦EchoNavigator技术)

  和以往在X线透视图像下指导瓣膜植入不同,融合实时超声图像引导技术将超声和X线图像实时动态同步显示,解决了传统超声图像和X线图像视野不一致的问题,术中介入医生不但能看到实时的X线解剖影像,还能观察到实时的软组织影像,更加精确地指导手术进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