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心脏日,又恰逢中秋、国庆假期来临,相信大部分朋友已经在开始安排自己假期的活动,其中不乏打算出去长途旅行、疯狂运动、开怀畅饮或各种精彩派对的童鞋们。
当我们在憧憬这些欢乐的假日活动时,心血管医生可能要提醒某些高危患者:国庆长假,警惕心脏性猝死!
虽然这听起来有些煞风景,但近些年来,“心脏性猝死”这一可怕的名词频频见诸报端。从青春少年到迟暮老人,从孱弱病体到运动健将,似乎都有可能在转瞬之间发生猝死,离我们而去.....
大多数人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除了惊讶和叹息之外,往往感觉到无能为力。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家庭美满,掌握一些心脏性猝死的相关知识还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到底心脏性猝死有多么可怕,我们普通老百姓面对猝死病人又该怎么做呢?
什么是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一个沿用了数百年的名词,如今公认的定义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其中发病急骤、不可预料和自然死亡是诊断心脏性猝死的3个关键点。
在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年发生率为41.84/10万,考虑到13亿的人口基数,每年心脏性猝死的发病人数高达54.4万人,位居全球各国之首。
在院外发生的心脏性猝死当中,80%发生于家中,15%发生于公共场所,40%发病时没有他人在场。
在猝死人群中,发生在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的青少年猝死尤其值得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白点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