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4/12/24 10:35:23 点击数: 次
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00:12“你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份恩情我永远也忘不了!”2月20日上午,医院西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内见到了72岁的孙女士,躺在病床上的她气色尚好,面带笑容不停地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孙女士惊人的恢复速度和状态,让人难以想象几周前她还在生死线上挣扎,如今,经历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二次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月21日她就可以顺利出院了。二次心脏手术以高难度、高风险著称,这台历时11个小时手术的成功,开创了淄博市先例。心脏严重衰竭老人面临二次开胸手术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孙女士第一次接受心脏手术是两医院进行的二尖瓣置换手术,1个月前,她又开始出现阵发性心前区疼痛的症状,并因急医院住院治疗。经检查,孙女士冠状动脉三支主要血管存在严重病变,无法置入支架治疗,病情危重,只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多方打听后,孙女士慕名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然而,入院后一系列检查又给孙女士的治疗蒙上了一层阴影。“患者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室收缩动度明显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只有29%,射血分数是心脏收缩功能的体现,该患者数值不足正常人的一半,心功能损害严重,同时有形成室壁瘤的趋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刚表示,这样的数据意味着患者心功能极差,理论上已不适合二次手术。更棘手的是,入院后,患者心绞痛反复发作,BNP(心衰指标)逐渐升高至pg/ml,接近正常人数值的倍,心力衰竭导致胃肠道淤血,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反复恶心呕吐的现象,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此前,孙女士医院咨询,得到的结果都是孙女士的状况已不适合再次手术。马刚和他的团队也深知,对于孙女士这样严重的病情,手术难度高且风险极大,稍有不慎,患者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当看到孙女士痛苦的表情时,马刚决定放手一搏,凭借对团队技术的自信,冒险实施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手术。多学科协作11个小时攻克高难度手术面对挑战,马刚带领心脏大血管外科和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科,联合主治医生、麻醉医生、体外循环师、手术护士等人员经过严密的术前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决定手术前先给病人置入球囊反搏,改善心绞痛症状与心功能,为患者顺利接受手术奠定基础。经过在重症监护室一周的精心治疗,孙女士症状稍有改善,基本达到手术要求。2月3日上午8点,孙女士在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护送下缓缓被推进手术室。二次心脏手术的第一道难关是开胸。马刚介绍,第一次心脏手术后,心脏与周围组织及胸骨黏连紧密,锯胸骨时如果不慎伤及心脏,随时可因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医生在开胸前游离右侧股动脉,做好插管进行体外循环的准备,并提前备好了充足的血液。无影灯下,医生小心翼翼地锯开患者胸骨,仔细地将心脏表面与周围组织的黏连充分分离。这一步是手术中最麻烦且不确定因素最多的一步,堪称在“刀尖上行走”。两个小时的精细操作后,患者整个心脏才被充分游离,冠状动脉各个分支也都充分显露。成功开胸是手术成功的一半,大家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随即,迎来最考验技术的搭桥手术。患者血管太细,只有1.25毫米,整个手术团队沉着冷静,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建立体外循环,停跳心脏,利用大隐静脉分别行前降支、对角支、钝缘支、后降支吻合,完成4根冠状动脉搭桥……一系列操作后,伴随着心肌供血的恢复,心脏渐渐地有了活力,用流量测定仪测定桥血管流量,每根桥血管的流量均达到了标准流量的4-5倍。尽管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加上体外循环的影响,手术接近尾声时患者手术创面开始大量弥漫性渗血,但由于预案准备充分成功止血,经过11个小时的努力,当天晚上7点,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第二天,孙女士便成功脱离呼吸机,第五天时撤除球囊反搏,孙女士病情稳定返回普通房治疗。(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翟咏雪通讯员王光玉陈圆报道)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