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多因体虚劳倦(久病失养或劳伤过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病及一脏,抑或病及多脏。
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虚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实为气滞、血瘀、痰浊、火郁、水饮扰动心神。两者常相互夹杂。虚证之中,常兼痰浊、水饮或血瘀为患;实证之中,则多有脏腑虚弱的表现。治疗上,其虚证者,或补气血之不足,或调阴阳之盛衰,以求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心神得养;其实证者,或行气祛瘀,或清心泻火,或化痰逐饮,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
因心中动悸不安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故可配合安神之品。因虚者,常配以养血安神之品;因实者,则配用重镇安神药物
基于“治病求本”的原则,分期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阮士怡认为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时,应当了解该病的病机是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伤及心脏,日久失治,造成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发生机化,瓣膜本身发生纤维化及瘢痕形成而导致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因此,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其治疗应以散寒祛湿,驱邪外出为本,祛除病因,控制心脏瓣膜的赘生物形成,尽量使心脏瓣膜不受损伤或减轻其损伤。而在疾病的后期阶段,在已形成心脏瓣膜的损害,发生心功能不全时,则应以扶助机体正气、减轻心脏损伤为本,在应用强心利尿治法的同时,应选用养心、软坚散结之方药,使已经纤维化粘连的心脏瓣膜损害减轻,尽可能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今天说说瘀阻心脉型心悸的中医治疗及临床验方
解锁看完整版,给你带来长期健康,一次性解锁完心悸心律失常专栏的20余篇,全方位分析心悸心律失常的治疗与预防,收藏好,以免找不到,后续还会不继更新,分享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