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号(社会管理类号)提案答复的函》,再次回应医疗器械创新产品采购问题。据悉,在近期开展的脊柱类耗材集采中,3D打印脊柱产品由企业自主选择是否参加。
对此,国家医保局表示:考虑到3D打印产品还处于初创阶段,市场竞争不充分,并且产品特性较为复杂,有些产品具有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其成本及功效与批量生产产品难以简单直接对比。同时,对于未参加集采的3D打印产品,将在后续工作中对挂网价进行规范。
国家医保局还进一步明确:对类似3D打印骨科耗材等创新产品,考虑技术特点、生产成本、使用情况、临床功效等特性,采取“一品一策”的方式,确定合适的采购规则,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医疗器械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合理的价格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
创新医疗器械面前接连亮起绿灯。
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被业内看作是创新医疗器械不纳入集采的重要信号。
其中明确指出,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国家医保局会根据临床使用特征、市场竞争格局和中选企业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带量比例,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8月,国家医保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中也提到,正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指导各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创新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确定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标准等环节,对创新医用耗材等按相关规定和程序予以支持。
政策暖风送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进度如何?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
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国产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伽玛射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经导管人工肺动脉瓣膜系统、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等在内的46个产品获批。年有35个产品获批,对比去年获批数量明显增多,其中多数为国产产品。
未磁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蔡宾博士认为,从国家政策角度看,创新医疗器械有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不管是监管还是政策扶持,医院的相关考核等等,都在大力鼓励发展创新医疗器械,资本市场也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