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是心脏的基础结构
相当于心脏的“门”
阻止血液回流于刚刚离开的心房或心室
患者游先生曾在7年前置换“心门”
目前出现瓣膜衰败的现象
只能通过二次换瓣,再启“心门”
以阻止心衰,改善心功能
病例游先生7年前接受三支冠脉动脉搭桥+二尖瓣成形术;5年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半年前因脑出血接受开颅手术,术后间断发热,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形成、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需二次开胸换瓣,风险极大。患者几经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派驻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
“患者之前做过冠脉搭桥手术,目前桥血管通畅,桥血管就在正中切口的下方,伤口黏连,再次正中切口分离的时候损伤桥血管的风险极高,会带来致命性危险。所以手术很棘手,但我们采用腔镜下从右侧胸腔切口入路,相对能够避开桥血管,但损伤桥血管的风险还是存在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姜胜利主任接诊后表示可以在全胸腔镜下再次进行心脏手术,这让患者又重燃希望。
全胸腔镜下再次二尖瓣置换经过积极术前准备,在麻醉及手术室的大力配合下,患者接受了低温室颤下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术。
在右锁骨中线外侧第4肋间建立长约3cm主操作孔,精准游离并避开冠状动脉桥血管,拆除原二尖瓣成形环,清理瓣周血管翳及赘生物后,植入27mm人工生物瓣,心脏复跳后经右房成形三尖瓣。
游先生在术后次日7:00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术后第二天搬出监护室并下地活动,术后五日复查各项指标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已于术后六天顺利出院。
当下,不少需要二次手术的瓣膜病患者,由于年龄大、合并症多,常规二次开胸手术风险极高,在这种情况下,微创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姜胜利教授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团队,在保证手术高质量完成的同时,迎难而上,提升学科优势,积极为二次心脏手术寻找更好的救治方法,帮助更多患者免于开胸锯骨的痛苦。
据悉,到目前为止,姜胜利教授团队全胸腔镜微创下二次心脏手术已完成近例,手术死亡率<1%。
主管
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第一医学中心
撰文
冯锦茶
刊期
第期
总编:熊 刚主编:张 奎编审:张 密
编辑:储洁雅
邮箱:jfjzyy01.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