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医说丨我的孩子怎么说话越来越少,还变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5/3/25 10:27:32   点击数:
 记者焦守广通讯员桑琳明明(化名)3岁前原本是一位帅气聪明爱说话的小男孩,3岁时家长发现孩子说话逐渐减少,4岁时容貌也明显变“丑”、不再是帅气水灵的小孩了。家长带着孩子多处求医,一直没找到原因,令家长感到十分困惑,看着与孩子同龄的小朋友一个个逐渐步入小学,自己的孩子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说不成了,家长的内心再次焦灼起来。年9月,他们来到了医院(医院)康复科就诊,医生发现明明除了说话少、面容变丑之外,还有用脚尖走路、走路时髋关节及膝关节伸不直、双手爪形手等症状。在进行全面检查后,明明被高度怀疑患有罕见病,在完善了IDS基因、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活性检测(干纸片)后,最终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Ⅱ型”。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又是怎么导致明明说话越来越少,还变丑了的呢?黏多糖贮积症,已被列入年国家公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位列第73号。根据酶的缺陷,本病可分为7型。明明所患的是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又叫亨特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渐进性致残、致死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MPSⅡ患者始发年龄大多在5岁前,主要临床表现有发育迟缓、面容粗糙、骨骼畸形、肝脏肿大、心脏瓣膜病等。由IDS基因变异导致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缺乏,引起细胞和组织结构、功能改变,进而导致多器官、多系统功能异常。这些异常堆积的代谢产物,导致明明出现了颅面骨、指骨、髋骨、四肢长骨等多处的骨骼异常,形成了特殊面容如头大、脖子短、鼻梁低、鼻翼宽、双唇增厚及双手爪形手、肘关节屈曲畸形等多发关节挛缩,还有皮肤发硬、睡眠时打鼾、肝脾增大、轻度的心脏瓣膜病变等。最重要的是已经影响了孩子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所以导致明明说话越来越少、出现认知理解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倒退。这个病该怎么治疗呢?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酶替代治疗和非特异性对症治疗。年6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组发布了《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在共识中,专家推荐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建议确诊后,宜尽早开始酶替代治疗(ERT),早期ERT可减缓疾病进展。过去,国内缺乏有效的酶替代治疗药物,年10月注射用艾度硫酸酯酶β在中国获批上市,填补了我国黏多糖贮积症Ⅱ型酶替代治疗的临床空白。明明,于年12月23日在我院康复科接受了艾度硫酸酯酶β第一次输注,是我省本土首例接受酶替代治疗的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填补了我省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特异性酶替代疗法治疗的空白。之后,明明接受了酶替代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联合治疗方案,且一直积极坚持运动、认知、语言等功能的康复训练。明明面貌及部分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我们祝福明明会逐渐恢复健康。在临床工作中,医院康复科团队,后续又诊断出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等罕见病。黏多糖贮积症的患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据报道,在中国,黏多糖贮积症人数初步估算超过一万人。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治性罕见病中的一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是罕见病防治的最佳途径。明明,如若能再早一些时间发现和治疗,定能大大减轻孩子的病情及残疾程度。因此,希望更多的人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