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加之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国心律失常学科的进展得到了很大的推动,为更好地引领学科的发展和建设,4月24日在第十八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中医院张澍教授现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发展现状总结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心脏猝死与房颤:危害深重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2.9亿,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7亿,脑卒中病人达万,心肌梗死患病人数达万,心力衰竭患病人数达万,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万,肥厚性心脏病万。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达到了0.04%。房颤患病率达0.74%,中国大陆地区高于35岁的房颤患病率达到0.74%,而中国房颤高危患者VKA使用率不到10%。目前中国房颤相关性卒中患者平均花费达47,.2元,64.4%为直接费用,其中61.5%来自急性住院期,而其中占比最高的为药物费用。
因此,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通报不仅仅 就介入治疗状况看,起搏器植入量逐年增长,年达59,例,双管起搏器比例增大,ICD植入量逐年增长。就亚太地区起搏器植入量而言,大陆地区仅次于日本;ICD植入量低于日本和印度;CRT植入量低于日本。
植入心脏起搏器是针对心动过缓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年,浙江省、上海市的植入量超过0例,北京市、江苏省、四川省植入量超过例,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安徽省植入量超过0例。年,浙江ICD植入量超过例,广东省、北京市ICD植入量超过例,江苏省、上海市、四川省、湖北省ICD植入量超过例。年,浙江省CRT植入量超过例,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CRT植入量超过例,北京市、广东省、四川省、湖北省、云南省CRT植入量超过例。
年,北京市的导管消融量超过1万例,浙江省、上海市、广东省导管消融量超过例,湖北省、四川省导管消融量超过0例。
应该说,我国的心律失常学科继续延续之前的健康发展。虽然与欧美及东亚等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相信通过同仁的努力、专家呼吁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这种差距将会不断缩小与改善。目前学科在规范诊疗、加强人员培训、增加心律失常介入中心等方面进行努力,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数据,加强心律失常介入诊疗的质控工作及患者随访工作,提高成熟技术的普及力度和心律失常介入新技术的应用,开展相关研究,推进我国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QA
《门诊》杂志记者在现场提问环节询问张澍教授,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国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是否未来考虑将左心耳封堵术亦纳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通报的范围内?此外,世界心律学大会今年9月将在北京隆重召开,请张澍教授向广大学界同道和媒体介绍此次大会的筹备情况。
张澍教授
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房颤卒中预防的有效手段,通过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值得高兴的是,我国走在了美国FDA前面于年初即批准了左心耳封堵术在临床开展应用。据统计,年我国左心耳封堵术开展了余例,国产左心耳封堵临床试验开展余例,随着国内医师对该技术的掌握日益娴熟,预计年我国左心耳封堵术有望超过例,也计划纳入至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通报范围。
此外,四年一度的世界心律学大会将于今年9月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心律学会(HeartRhythmSociety)、欧洲心律学会(EUROPACE)等国家与地区数百位全球范围知名的心律失常领域专家均将出席本次会议,预计大会人数将达到人。这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的一次盛会,目前大会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也期望全国同道和媒体能够共同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