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病因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存在,亦可预示心肌梗死存活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各种心肌病引起的心脏性猝死约占5%~15%,是冠心病易患年龄前(<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先天性与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Pugada综合征、肺心病、心脏瓣膜病等。肺心病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以致突然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严重心肌缺氧等。自主神经张力和反射改变(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副交感神经张力下降)、电解质紊乱(高血钙、低血钾、低血镁等)、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药物等因素都能诱发心脏骤停。
哪里中医治疗白癜风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