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诊治进展及单中心经验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16-11-25 0:10:20   点击数:
 

近年来,经导管瓣膜置入/修复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尤其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和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MitraClip)循证学依据较为充分,得到了欧洲和美国瓣膜病治疗指南的推荐。本文重点介绍经导管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介入诊治进展,并交流本单位在上述领域中的单中心经验。

新指南更新亮点

年AHA/ACC心脏瓣膜病诊治指南(简称“新指南”)对瓣膜病进行动态分期,不同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新指南推荐建立由介入医师、心血管外科医师、心血管影像医师、麻醉医师、心脏超生医师及护士等组成的心脏瓣膜团队,多学科合作、术前充分的对瓣膜病变进行评估、讨论,选择最优的干预方式(修补/置换,外科手术/介入手术),并在术中、术后管理中相互支持,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安全。新指南还强调了手术风险评估,在STS评分基础上增加了身体虚弱程度、术后不能改善的主要受累器官和手术难度,使得手术风险评估更加精确。

新临床研究结果公布

年ACC公布的CoreValveUSPivotalTrial(High-Risk)研究共纳入例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随机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或经导管CoreValve置换术。CoreValve试验随访1年结果表明TAVI组主要终点事件(任何原因死亡)显著少于外科手术组(14.2%:19.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低近7%(20.4%:27.3%),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且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经导管CoreValve瓣膜置换优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进一步肯定了TAVI的地位。

年ACC公布了EVERESTII的5年随访结果,MitraClip与外科手术的5年生存率(81.2%:79.0%)没有差别,术后需要手术干预(MitraClip组多与外科手术组)主要集中在前半年,若去除前半年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MitraClip和外科手术组在1年和5年无需手术干预的比例(97.1%:98.7%)和(91.4%:93.7%)无统计学差异,充分说明了MitraCli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AVI和MitraClip单中心经验

TAVI单中心经验我院是国内首批开展TAVI技术的中心,累计完成34例,是国内样本量最大的TAVI中心之一。患者平均年龄76岁,男性23例,手术即刻成功率%,30d生存率94.1%。TAVI术后随访结果表明,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初步经验表明TAVI是安全和有效的。

MitraClip单中心经验医院葛均波院士之后国内开展MitraClip技术的两个中心之一,累计完成11例,其中DMR2例,FMR9例,平均年龄74岁,男性8例,NYHAⅢ/Ⅳ9例。手术即刻成功率%,5例患者成功置入1个MitraClip,6例患者置入2个MitraClip,术后即刻二尖瓣反流量均下降至1~2级,较前下降2级以上,30d存活率91%。临床随访和超声随访提示,患者在心功能、生活质量、6MWT、MR程度、LVEF及左心重构等方面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初步经验表明MitraClip是安全有效的。

1.如果你喜欢本文,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2.点击右上角“…”点查看







































石家庄能够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重庆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