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场又发生了一起猝死事件,而且这次在马拉松比赛中心脏病突发离世的是前哥斯达黎加国脚加布里埃尔-巴迪亚,年仅32岁。
加布里埃尔-巴迪亚曾经是一名出色的球员,效力过哥斯达黎加国家队7年,一共出场24次,打入1球,他也参加过年的德国世界杯。年,他接受了心脏手术,而在今年夏天,他才黯然宣布退役,告别了心爱的绿茵场。
虽然他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格外重视,很少参加剧烈的运动,但是上周日,加布里埃尔-巴迪亚却决定参加一个10公里的马拉松比赛,然而,在距离终点仅仅米的时候,加布里埃尔-巴迪亚却突然倒下,随后就不省人事,虽然医务人员对其进行了心脏按压,但是无济于事,这名前球员失去了他的生命。
按照意大利媒体的报道,在巴迪亚倒下后20分钟,医务人员才姗姗来迟,错过了救治这名前哥斯达黎加国脚的最好时机。一位现场的目击者表示,“这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等了20分钟才来了救护车,而一位女性对着摄像机大喊大叫,这样的悲剧本不该发生,并非因为他是名人,这其实是责任问题。”
按照三年前给加布里埃尔-巴迪亚做手术的医生的说法,其实这名前哥斯达黎加国脚的身体状况足以支撑10公里的马拉松,可是这位医生并不知道为何巴迪亚却永远的倒下了。
亲爱的跑友们:
当下,跑步的火爆不言而喻,而赛道上频频发生的意外猝死事件,不仅威胁万千跑友的生命,更给家人朋友带来永远的伤痛。
为了让跑友们更好的守护自己,腾讯跑步向所有跑友发出倡议:
珍爱生命,学会急救知识,珍惜黄金四分钟,守住生命底线。
腾讯跑步倡议书:
掌握黄金四分钟守护绿色生命线
这种意外并非不能避免,国际流行一个“黄金四分钟”法则,这四分钟对急救行为至关重要,特别是心脏骤停患者,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知识、技能和意义更加重大。上面提到的上海马拉松,当事人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晕倒时身边的跑者会急救,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东京马拉松未发生过一例跑者猝死案例。这与赛事强大的医疗保障关系密切,除了赛道沿线众多固定和流动急救团队外,参加比赛的选手中还有医生跑者,甚至是小学生都会急救知识。
生与死只有一线之间,学会急救知识,你和你身边的跑友才有更多生的希望。跑马的朋友们,除了跑步技巧,你们更需要掌握急救知识,为了身边的跑友,更是为了自己。
腾讯体育联合国内急救行业、马拉松领域顶尖专家开展一系列活动,为广大跑友普及急救知识,宣传急救理念,守护我们的绿色生命线。我们倡议广大跑友积极行动起来,用急救知识帮助身边的跑友,更是在帮助自己。
四大救命预案,学会赛中自我保护
马拉松比赛发生猝死的原因中90%以上是心脏问题,常见的运动猝死,实质是心室异常颤动后,心脏会短暂地停止跳动、停止供氧,而人类的大脑只贮藏了大约10秒的氧气。
如果不能及时除颤,每晚1分钟,存活几率便降低7%至10%。如果10分钟后还得不到有效救治,生还希望就十分渺茫。
1.不能盲目参赛
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赶潮流参赛。
而极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从5k、10k、半马到全马的过渡,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参赛,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2.拒绝短期训练
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
赛前若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放弃比赛。赛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合理饮食。
3.赛中学会自我保护
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根据日本方面的数据显示,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是跑速是每小时9至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5到4.5小时的“业余高手”。而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冲刺阶段。
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这是心脏不适,应停止跑步。
在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但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所以一定要适量补水。
4.赛后不要马上停步
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
专家建议下列人不宜参加马拉松
(一)未经系统训练者。
(二)如果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心绞痛)的人。
(三)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人。
(四)患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人,特别是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人。
(五)有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病、心肌炎的人。
(六)严重心律不齐者。
(七)糖尿病患者。
(八)高血压患者。
(九)过于肥胖者。
(十)年龄过大者。
爱跑步爱自己想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想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快私聊小编发送“报名”
“腾讯体育Tourrun景区跑”美景赛道随你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