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AHAASA卒中和TIA二级预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17-10-9 14:46:12   点击数:
 

年5月1日,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了版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

第三部分:心源性栓塞的药物治疗

房颤

1.无其他明显病因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在发病6个月之内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心律监测,以明确是否存在房颤(Ⅱa类,C级证据)。(新推荐)2.对于伴有阵发性或永久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阿哌沙班(Ⅰ类,A级证据)、维生素K拮抗剂(VKA)(Ⅰ类,A级证据)和达比加群(Ⅰ类,B级证据)均可用于预防卒中复发。若患者已在服用VKA治疗,应根据患者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药品价格、耐受性、患者意愿、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其他临床特征(肾功能、既往INR控制情况)选择适宜的抗血栓药物。(修订的建议:1.有关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的新推荐;2.有关药物选择的新文字)3.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选用利伐沙班预防卒中复发是合理的(Ⅱa类,B级证据)。(新推荐)4.对于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不推荐联合应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或一种新型抗凝药)与抗血小板药物。但若患者合并临床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后)可以考虑联合用药(Ⅱb类,C级证据)。(新推荐)5.伴有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若不能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推荐应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Ⅰ类,A级证据)。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也可能是合理的(Ⅱb类,B级证据)。(修订的建议:1.从年指南文字中改写;2.推荐类别由Ⅲ类改为Ⅱb类)6.多数伴有房颤的卒中或TIA患者,应在发病14天内启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Ⅱa类,B级证据)。(新推荐)

7.若患者出血风险较高(如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未予控制的高血压、或出血倾向),可以考虑在14天之后再启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Ⅱa类,B级证据)。(新推荐)8.伴有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用WATCHMAN设备进行左心耳封堵的价值尚不明确(Ⅱb类,B级证据)。(新推荐)

9.对于伴有阵发性(间歇性)或持续性房颤的卒中或TIA患者,推荐应用维生素K拮抗药进行抗凝治疗(目标INR值为2.5,范围2.0-3.0)(I类,A级证据)。10.需要暂时中断口服抗凝药的卒中高危(3个月内发生过卒中或TIA、CHADS2评分5-6分、机械瓣膜置换或患有风湿性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皮下注射LMWH作为过渡治疗是合理的(Ⅱa类,C级证据)。

急性MI和左心室血栓

1.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出现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有超声心动图或其他心脏影像检查显示无明显左室附壁血栓形成但有前间壁无运动或异常运动,考虑应用VKA治疗(目标INR值为2.5;范围:2.0-3.0)3个月(Ⅱb类,C级证据)。(新推荐)2.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室附壁血栓形成、前壁或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及左室射血分数<40%,但由于非出血性不良事件而不能耐受VKA时,应考虑阿哌沙班、低分子肝素(LMWH)、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替代VKA治疗3个月,以预防卒中或TIA复发(Ⅱb类,C级证据)。(新推荐)3.对于超声心动图或其他心脏成像技术发现急性MI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给予至少3个月的口服抗凝治疗(目标INR值为2.5,范围2.0-3.0)(I类,B级证据)。

心肌病

1.窦性心律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超声心动图或其他心脏影像检查证实左房或左室血栓形成,推荐使用VKA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Ⅰ类,C级证据)。(新推荐)2.对于置入人工左室辅助装置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主要禁忌症时(如活动性胃肠道出血),应用VKA治疗(目标INR值为2.5;范围:2.0-3.0)是合理的(Ⅱa类,C级证据)。(新推荐)3.对于窦性心律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伴有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35%)、限制性心肌病或人工左室辅助装置同时因非出血性不良事件而不能耐受VKA治疗时,与VKA治疗相比,应用阿哌沙班、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预防卒中复发的获益尚未得到证实(Ⅱb类,C级证据)。(新推荐)

4.对于既往有卒中或TIA史、收缩功能减退(LVEF≤35%)但窦性心律的心肌病患者,服用华法林的益处尚未得到证实(Ⅱb类,B级证据)。

5.对于既往有缺血性卒中或TIA史的心肌病患者,可考虑服用华法林(INR2.0-3.0)、阿司匹林(81mg/d)、氯吡格雷(75mg/d)或阿司匹林(25mg,2次/d)+缓释型双嘧达莫(mg,2次/d)联合应用以预防复发性缺血事件(Ⅱb类,B级证据)。

瓣膜性心脏病

1.对于有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和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长期应用VKA治疗(目标INR值为2.5;范围:2.0-3.0)(Ⅰ类,A级证据)。(修订的建议:1.无房颤患者不包括在内;2.推荐类别由年的Ⅱa类改为Ⅰ类)

2.对于有风湿性二尖瓣疾病但无房颤或其他可能病因(如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考虑长期使用VKA治疗(目标INR值为2.5;范围:2.0-3.0)替代抗血小板治疗(Ⅱb类,C级证据)。(新推荐,重点在无房颤患者)

3.对于有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足量VKA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Ⅱb类,C级证据)。(新推荐)

4.对于有局部主动脉弓或非风湿性二尖瓣疾病,但无房颤或其他抗凝指征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抗血小板治疗(Ⅰ类,C级证据)。(修订的建议:推荐类别由Ⅱb类改为I类)

5.对于有二尖瓣环钙化但无房颤或其他抗凝指征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应用抗血小板治疗(Ⅰ类,C级证据)。(修订的建议:推荐类别由Ⅱb类改为I类)

6.对于有二尖瓣脱垂但无房颤或其他抗凝指征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抗血小板治疗(Ⅰ类,C级证据)。(修订的建议:1.更改了年指南中的文字措词;2.推荐类别由Ⅱb类改为I类)

7.避免增高出血风险,不应在华法林治疗基础上常规加用抗血小板药(Ⅲ级推荐,C级证据)。

人工心脏瓣膜

1.对于使用人工主动脉瓣且使用前曾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推荐VKA治疗(目标INR值为2.5;范围:2.0-3.0)(Ⅰ类,B级证据)。(修订的建议:修改文字,重点在主动脉瓣)

2.对于使用人工二尖瓣且使用前曾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推荐VKA治疗(目标INR值为3.0;范围:2.5-3.5)(Ⅰ类,C级证据)。(1.新推荐,重点在二尖瓣;2.修改了二尖瓣的INR目标值)

3.对于使用人工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且使用前曾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如患者不存在较高出血风险,推荐在VKA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75-mg/天(Ⅰ类,B级证据)。(新推荐)

4.对于使用生物主动脉瓣或二尖瓣膜,且使用前曾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如瓣膜置换3-6个月后无其他抗凝指征,推荐长期应用阿司匹林75-mg/天(Ⅰ类,C级证据)。(新推荐)

5.对于在接受充分口服抗凝治疗期间仍发生缺血性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机械人工瓣膜患者,如无出血高危风险(如出血病史、静脉曲张或会增高出血风险的其他已知血管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在口服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75-mg/d)并维持目标INR值为3.0(范围:2.5-3.5)是合理的(IIa类,B级证据)。6.对于存在生物人工瓣膜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如无血栓栓塞的其他来源,可考虑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INR值范围:2.0-3.0)(Ⅱb类,C级证据)。

蔡志友供稿









































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
白癜风怎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