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当地时间8月29日14:00,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中国心脏联盟/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CHF/GW-ICC)共同举办了联合论坛。中医院赵世华教授、首都医科医院董建增教授作为中方讲者,进行了主题发言。"心在线"医院刘彤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两位讲者发言中的精彩内容。
赵世华:冠状动脉CT从解剖到功能成像的跨越
赵世华教授
1.冠状动脉CTA: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看门人"
中医院赵世华教授在谈及冠脉CTA时,将冠脉CTA形象地比喻为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看门人",并分析到,冠脉CTA扫描结果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其阴性结果是排除冠状动脉病变的可靠方法,能使这类患者免去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充当了"看门人"的角色。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管理指南中,对冠状动脉CTA在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提出3点"不推荐"意见,即不推荐利用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方法,不推荐曾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不推荐临床不怀疑冠状动脉疾病的无症状患者利用冠状动脉CTA作为筛查方法。
2.CT心肌灌注成像(CTP):有望实现冠心病CT"一站式"检查
如果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肌缺血,患者可从血运重建中获益,如果狭窄病变并未引起心肌缺血,则血运重建并不能使患者受益,可见单纯依靠CTA评价冠状动脉解剖情况不能全面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目前新的CT设备均配备了心肌灌注扫描模式及后处理软件,即一次检查可获得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及斑块信息,同时可观察心肌缺血情况,是潜在的冠心病"一站式"检查方法。
CTA结合CTP不仅能够准确评估因钙化斑块造成的管腔狭窄程度,也能够弥补常规CTA图像因冠脉支架金属伪影而无法准确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的缺陷,能够提高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可靠性。
但CTP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硬件设备探测器宽度及扫描速度要求较高、容易出现线束硬化伪影、辐射剂量大等。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更多前瞻性、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优化该方法,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
3.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是金子总会发光
CT-FFR是以冠状动脉CTA获得冠脉三维图像,利用专用的软件根据冠状动脉解剖学信息模拟冠脉血流情况,计算出模拟的FFR值,是一种对冠脉狭窄进行功能检测的手段,能够测定冠脉狭窄的情况下冠脉的残存血流。CT-FFR结合了冠状动脉CTA与有创FFR的优势,弥补了CTA不能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缺陷,能够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精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
自年首次在JACC发表以来,CT-FFR迅速引起广泛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