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国际首创带脉冲电场消融功能左心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5/2/18 13:11:36   点击数:
 年7月17日,全球首例带脉冲电场消融功能左心耳封堵器手术在医院成功实施。手术由中医院唐闽教授,医院心律失常二病区王现青教授、陈珂副主任医师、宋卫锋主治医师等共同实施,成功为一位持续性房颤患者实施了带脉冲电场消融功能左心耳封堵器手术。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此次手术实现了一个创新:左心耳器械单独的卒中预防功能向房颤治疗与卒中预防相结合功能的转变。手术的开展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该项技术为全球首创。首例手术的成功开展,让中国在这一方向走在了国际前列,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来自三门峡市的王先生,今年64岁,半年前开始频繁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医院诊断为心律失常、持续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3级,药物治疗后略好转。

1个半月前王先生头晕加重,伴有左侧肢体麻木,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给予药物保守治疗。

为寻求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患者转诊至医院,请心律失常二病区主任王现青教授诊疗。

经详细检查,王现青发现患者还合并冠心病,患者卒中风险评分4分,具有较高的再次卒中风险。

王现青邀请中医院唐闽教授沟通会诊,决定为患者实施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手术。

7月17日,唐闽教授、王现青教授、陈珂副主任医师、宋卫锋主治医师等共同实施手术。

专家首先采用CardioPulseTM脉冲消融导管系统对患者4个肺静脉进行了脉冲消融,肺静脉口内消融电极呈篮状,肺静脉口部及前庭部位消融电极呈花瓣状,消融后肺静脉电位消失,实现肺静脉完全隔离。

然后专家采用E-SeaLATM左心耳消融封堵系统,对患者的左心耳同期进行了消融和封堵。消融前后采用德诺电生理标测导管对左心耳进行电信号检测,对比结果表明左心耳电信号完全隔离。封堵器解脱前对左心耳消融封堵器进行了牵拉测试,器械无移位,造影及经食道超声显示左心耳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

左心耳消融前后心耳内电位对比,消融后心耳内电位消失

王现青主任介绍说:该首例手术的成功开展,快速实现左心耳电位的主动电隔离,在房颤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房失去了正常有效的收缩功能,处于快速紊乱的颤动状态。脑卒中是房颤患者主要的风险。研究表明,非瓣膜房颤患者90%以上的血栓来自左心耳。相关研究表明,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耳电隔离较单纯肺静脉隔离治疗可降低房颤远期复发率。由于左心耳复杂的解剖结构,现有房颤消融器械难以完成左心耳的电隔离。国内目前开展的房颤一站式手术,主要实现了房颤常规消融与左心耳封堵,并没有实现左心耳的电隔离。

德诺电生理E-SeaLATM左心耳消融封堵器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款带有消融功能的左心耳封堵器,在完成左心耳封堵后可以快速实现左心耳电隔离与信号标测。不但可以通过一次手术隔离房颤患者左心耳异常驱动灶信号,还可以通过左心耳封堵,无需终生口服抗凝药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临床中不需借助三维标测设备,仅靠X线、超声的引导即可完成左心耳的消融与封堵,快速高效地实现左心耳完全电隔离。

中医院唐闽教授作为国内主要临床专家对该项目做出了突出贡献。

唐闽教授认为,该例全球首例手术的成功,在房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保证卒中预防的同时,有望将房颤的治疗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德国著名结构心脏病专家HorstSievert教授对该技术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建议,认为左心耳的干预治疗由单纯预防转变为预防+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改变。美国著名心脏电生理专家VivekY.Reddy教授,认为该技术将左心耳电隔离与封堵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在房颤领域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讯员:心律失常二病区王现青宋卫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