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倪金刀妙手回春以心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4/9/30 11:39:24   点击数: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06-:2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李文芳许春初通讯员王蕊胡枭峰无影灯下,争分夺秒,生命重现:19分钟完成心脏移植关键操作,11分05秒完成二尖瓣换瓣手术……倪一鸣,浙江大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曾获得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并获得我国心血管外科临床领域最高水平奖“金刀奖”,业内人士尊称其为“倪金刀”。凭借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从医35年来,倪一鸣带领团队先后开展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微创心脏手术、非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主动脉夹层等新技术攻关,20年前就实现主动脉瓣替换术切口仅8厘米,在手术台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推动着浙一心胸外科实力不断对标世界先进水平。30多年来,经他手术重获新生的病人近万人。5月31日中午,记者换上隔离衣,戴上帽子口罩,在手术室门外,等待着这位心胸外科的“一把刀”。因为,只有在手术完成后的间隙,倪一鸣教授才有空与记者相谈。这位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的“医学界男神”,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年轻时期的倪一鸣上下求索“主刀”炼成心脏换瓣术,曾被称为“涉险手术”:上世纪80年代初,倪一鸣刚工作时,我国心脏换瓣手术面临着非常高的死亡率——换一个瓣膜死亡率三分之一,换两个瓣膜死亡率二分之一。如今,心脏换瓣术整体死亡率仅为1%。这样的跨越,离不开像倪一鸣这样为攻克心脏疾病不断钻研、摸索的一代医学人。年,倪一鸣成为恢复高考后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的首届大学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浙江医院(现浙大一院)心胸外科。自此,他的人生与心胸外科紧密相连。刚工作的倪一鸣就“表现不俗”,学习能力强且眼疾手快,当时的心胸外科主任叶丁生教授对他信任有加,让还是住院医师的倪一鸣做心脏手术的第一助手,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虽然当时国内心胸外科处于高速发展期,但倪一鸣深深感到与国外的差距。“当时国外一家单位援助的进口缝线,医生都不会用,硬生生被丢在仓库中。”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年,省有关部门给浙医大一个公费到瑞士苏黎世大学进修心血管外科的名额,激烈的竞争中,倪一鸣凭借出色的表现拿到名额。在进修期间,倪一鸣眼界大开。身为进修生,倪一鸣只能从第三助手做起。专家在为患者做心脏搭桥手术时,他负责取患者下肢的大隐静脉血管供搭桥使用。经他缝合的切口,导师一看便知是他的“作品”,因为缝合平整,针距均等。(下转第二版)凭借专业的功底、娴熟的手术技巧,倪一鸣从第三助手升到第二助手、第一助手,最终做到主刀。在当时苏黎世大学外科进修的外国人中,倪一鸣是唯一一位站在手术台主刀位置上的进修生。国外心胸外专家对他刮目相看,当向别人介绍“他是中国人”时,性格腼腆的倪一鸣总是微微一笑,露出标志性的小酒窝。“倪一鸣在苏黎世的表现理应受到最高的奖赏。”倪一鸣的导师,世界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欧洲心胸外科杂志》主编Turina教授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心胸外科专家赞誉有加。倪一鸣进修期满后,这位世界心血管外科“泰斗”曾尝试挽留他,但倪一鸣谢绝了邀请,毅然归国,回到祖国最需要他的岗位上。倪一鸣的临床跋涉与理论学习从不间断。年12月,在国内临床已小有名气的他再次作为访问学者去苏黎世大学深造,这次,倪一鸣暴瘦了12斤,因为,他每天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临床手术,“贪婪”地吸吮着世界先进的理论技术,在半年内获得该校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在苏黎世大学半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倪氏”首创勇攀高峰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业界的“一把刀”,倪一鸣从未轻视过切开、缝合这些外科医生的基本功。“手术要做得准确、快速,必须摒除不良的小动作。切开、缝合、分离、结扎,每个步骤都必须做好,手术速度才得以加快,手术质量也才得以提高。”倪一鸣说。国外的求学见闻,让倪一鸣进一步看清了差距。就拿手术中最基础的开胸来说,国内操作方法耗时半小时,而国外医生开胸,省去了很多多余动作,3分钟就能完成。于是,学成归来的倪一鸣,一直致力于优化瓣膜手术流程。他严格规定瓣叶的切除顺序、缝线的放置、持针的角度等细节,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并发症风险。在他的努力下,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单瓣膜置换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保持在20分钟以内,而他自己创造的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最短主动脉阻断时间仅为11分05秒。此外,倪一鸣在微创外科手术上的独特造诣,也引起了国际医学同行的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