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省钱有口诀实招硬招破难题

文章来源: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发布时间:2024/2/20 14:17:52   点击数:
 73岁的胡大伯家住湖州安吉县灵峰街道,由于患有关节炎,他经医院配药、检查。这两年,他发现看病花的钱比以前少了。不仅是胡大伯,很多浙江老人都有这个感受。近年来,浙江不断推进医改,医保支付方式变了,可报销的病种和药品多了,看病变得更省钱。医院有句“口诀”“院内能治疗,尽量院内看;县内能治疗,尽量县内看;口服能治疗,尽量不输液;门诊能治疗,尽量少住院;降低药品与耗材,次均费用不上涨。”医生对胡大伯说的这句话,是安吉县医疗机构的“控费口诀”,这也是胡大伯医药费下降的主要原因。年,乘着浙江省医共体建设的东风,医院、医院、医院牵头,分头联合16家乡镇(街道)卫生院、个村级服务站,安吉组成三个医共体。同时,按照“总额包干、超支自负、结余留用”方式,将医保费用按人头包干到医共体。按人头总额包干就是将安吉县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当年度统筹基金纳入按人头付费预算,根据3家医共体各自辖区内居民人数,按比例分配每家医共体的医保资金总额;每家医共体根据同样方式,给其下辖乡镇卫生院分配各自医保资金总额。比如年,安吉县确定按人头付费定额标准为城乡居民1元、职工元,3家医共体都是以这个“人头费”为基础,来确定当年的医保资金总额。如果某家医共体医保支出超过包干总额,就得由医共体来支付超出部分,也就是“超支自负”。医保资金超支院长面临处罚为确保“按人头付费”这一举措落到实处,安吉拿出一系列“硬招”。比如医共体无结余的,医院院长当年度绩效年薪;第二年仍无结余,医院院长职务等。安吉县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晖介绍,全县医保基金年超支万元,到年,医疗机构留用万元。为使医保资金不流失,各级医疗机构各显神通,整合医疗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安吉医院医共体党委书记夏永法介绍,医共体系统分析了辖区内14万居民的疾病发生情况后,在农村居民原有体检项目基础上免费增加胸部CT检查,虽然医共体总院每年承担近万元,但年发现早期肺癌20余例。早干预、早治疗节省的医保费用,远远超过免费CT检查的费用。年,该医共体医保基金留用.4万元。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安吉医院。医院医共体党委书记蒋小杰介绍,年,医院医共体医保结余资金万元;平均住院时间从8.46天下降到7.44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有效避免了医疗机构过度治疗问题,医保基金得到有效管控,医疗总费用、医保统筹基金“两费”增速放缓,医共体“两费”增速放缓尤为明显。实施医保新政改革支付方式不仅是在安吉,浙江全省都通过各种举措,为老百姓看病就医减轻负担。浙江省医保局一级巡视员龚源昌提到一个例子,某医院肝移植均费从一年前的29.95万元下降到现在的28.24万元。这得益于正在全省推行的住院按疾病诊断分组(DRG)点数法付费改革,肝移植、心脏瓣膜手术等高难度病组费用显著下降。原因在于,在这种付费制度下,同一组疾病收费相同,药品、耗材等资源消耗越多,病人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效益就越低,医院精细化管理、医生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龚源昌介绍,DRG改革实施一年来,激发了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内生动力,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据统计,医院年平均住院日下降2.08天;今年1-6月份,医院住院均费下降5.22%。今年,浙江还将肿瘤全身断层显像(PET-CT)项目从自费纳入大病保险支付,价格从原先的元/次下降为元/次。这是浙江今年颁布《浙江省医疗保障条例》后的一项成果。作为医疗保障领域综合性的地方法规,《条例》给浙江老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条例》规定,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患者在门诊发生的费用可以进入大病保险支付。据浙江省卫健委统计,近5年来,我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9.5%下降到25.2%;药占比从35%下降到25.1%,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7.3%上升到33.2%。今年9月,省医保、卫健等部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提出启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触发标准和约束标准。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