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完美主义者易患疾病及调养之便秘、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
七便秘
一次同学聚会,一位同学问我:“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某段时间工作压力一大,我的肠胃就出问题,尤其容易便秘。工作本身就够让人烦心了,便秘简直是雪上加霜。情绪对肠胃是不是有很大的影响啊?”
我告诉他:“确实如此。临床研究证实,肠道是受神经系统支配的。美国学者曾经有过一项调查,名胃肠道病人中,由于情绪问题而导致疾病的占74%。通过研究,专家发现气愤、恐惧、激动、焦虑等情绪可使胃的分泌量增加,酸度增高;而抑郁、悲伤、失望等情绪,则使胃液分泌量减少,酸度下降,胃的运动也减慢。而胃部出现不适,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消化,进而也就增加了肠子的负担,最后导致的结果也就很可能是便秘等疾病。所以,情绪对肠胃的影响是很大的。”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人体的肠壁不是光滑的,而是有褶皱的。我们每天所吃食物的残渣会一点一点地积存在这些褶皱里,如果食物残渣在大肠中移动过慢,使便体变得又干又硬,增加排便的困难,就形成了便秘。在医学界,便秘是指至少4天没有产生本能的排便行为,大便很硬,排便过程很困难。
当人们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惊恐、情绪紧张、忧愁焦虑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时,会使得肠壁收缩,造成肠胃蠕动失调,导致排便困难,进而形成便秘。这种便秘在医学上称为习惯性便秘,它和功能性便秘的暂时性不同,是指长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一般来说老年人里比较多。
从九型人格的角度来说,1号是最容易紧张、焦虑的人格类型。因为他们的内心住着一位一位严厉的批评家。他们被内心那位严厉的批评家所驱使,每时每刻都在担心自己犯错误,每时每刻都在努力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在正确的范围之内,以免受到责罚。因此,1号也是最容易患习惯性便秘的人格类型。
我的那位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1号:做事很认真,喜欢正确地对待和评价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要求。他曾经对我说过:“我总是在想,我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到百分之百尽善尽美。如果有些事情没有我想象中做得那么好,我全身都会收缩。”他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要追溯到他的童年。他的父母对他一直很严厉,要求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抑制自身的需求,从而满足他人的愿望(礼貌)。这不正是1号的童年吗?正因为他们从小经历的不是满足和完整,而是约束和限制,也就是说他们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比如,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约束才能出大师!”、“自信是好事,约束和自制力比自信还好!”、“控制一下自己的行为吧!”强烈的控制往往意味着身体的收缩,肠胃的收缩当然也在其中之列,久而久之,便秘就形成了。
由此可见,1号如果想要赶走便秘这位讨厌的“客人”,他们必须认识到:“我没有必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没有必要这么唯美。”也就是说,1号需要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开始认识到生活永远都存在缺陷和遗憾,并学会坦然面对生活的缺陷和遗憾时,学会释放压力,让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里,这对肠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此外,1号还可以经常按摩腹部,可以调和气血,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明显改善大小肠蠕动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防止和消除便秘。
腹部按揉操作方法:
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揉腹时如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有便意及肠鸣、排气等都属正常现象,无需担心。
八类风湿性关节炎
我的一位远房表姐罗小姐在一个冬天的早晨,突然感到浑身不适,站立不稳,医院,经检查化验,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她就开始有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开始是两手指关节屈伸有障碍感,继而疼痛,怕凉水,但她以为是天气太冷的缘故,也就没有太在意。即便是后来发展到早晨起床两手关节僵硬不能屈伸,活动不灵便,疼痛加重(经过活动后有缓解),她也以为是自己太累的缘故。直到后来发展到关节肿胀,疼痛到连脚趾也发僵、麻木、发冷、关节变形,尤其是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疼痛更是难忍,起卧床都要爱人帮助;浑身更是不能碰触,一碰就钻心地疼,她才觉得身体出了问题。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指关节组织中的滑液膜在发炎过程中渗出,以及增殖过程中释出的酵素水解了软骨、骨头、韧带和肌腱等组织,使关节结构发生病变,造成关节不稳、黏联,以及肌腱移位、断裂和韧带变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一种骨科疾病。
医学研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人体免疫机制失调有关,但心理因素对发病及其恶化有重大影响。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个性具有攻击性、负面情感具有受压抑和自虐倾向,以及依赖性强、疑心重、抑郁、灵活性差等特点。
我那位远房表姐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就与她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她是一个十分传统且温柔婉约的女性,因而常常过分压抑内心的怒火:当小孩不听话时,她因为又要忙工作,又要忙三餐、打扫、侍奉公婆,内心因而升起极大的愤怒,一时失控骂了小孩之后,又开始气自己为何不能自制;每当做家事洗碗盘时,心中便会恼怒那坐在一旁休闲地喝茶看报的老公,可是愤怒又有何用,怪来怪去还不是怪自己嫁错了人,有时恨得咬牙切齿,不知不觉已屈指成爪又不能发作出来,种种愤怒的能量便不断地促使她的关节发炎,最终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隐忍内心的怒火不发的行为,正是1号的典型行为。
有研究表明,积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情绪性压力往往是愤怒,他们通常都对愤怒有负面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发怒代表修为不好,有损形象,所以总是压抑;有些人则认为自己不够好,根本不够格生气,所以总是把怒气往肚里吞。直到这些被一再扭曲的怒气以疾病或暴力的方式作为出口,更加深他们对愤怒的负面观感,恐惧自己再发脾气。一直苛求完美,努力寻找发泄怒火的正确渠道的1号,就是因为过于压抑内心的怒火而招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荼毒。
因此,1号要想避免遭受类风湿关节炎的侵害,必须要认识到愤怒对生命的意义:愤怒是个情感沟通的工具,它可能造成破坏,也可能发挥建设性的意义。1号更要认识到,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往往不是愤怒本身,而是伤人伤己的表达愤怒的方式,如果1号能够适当地发泄你的怒火,释放内心的压力,就能接近真实的自我,也不会给身体尤其是骨骼施加莫大的压力,身体自然健康。
此外,对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1号,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具体方法是:
1.首先按摩志室,双手叉腰,用双手拇指的指腹按压此穴位,它位于距离第二腰椎两侧四指幅横宽的地方,左右各一,长期坚持按摩此穴可以改善腰部疼痛,缓和关节麻痹和神经疼痛等。
2.用双手的食指指腹向下揉压,并以画圆的方式按摩盲俞这个穴位,此穴位位于肚脐两侧二分之一拇指横宽的地方,左右各一。按摩此穴位有舒缓关节和肌肉疼痛等效果。
3.用拇指的指腹分别对内膝眼和外膝眼揉压,并以画圆的方式进行按摩。膝眼的位置是,膝盖弯曲时,膝盖骨正下方外侧的凹陷处,即为外稀眼,外在内侧的凹陷处。
九肿瘤
40岁的郑先生是我的同行,医院的大夫,是个典型的1号性格者。他平时穿着总是西装笔挺,做事非常较真,原则性问题就是不能改,任何问题不论对象是谁,他必须得把事件拧过来,事实就是事实,必须要以真实发生的情况展现人前,不能虚假,更不能不冤枉,或被怀疑。一看到年轻医生在工作上不细心,他总是要批评对方,为此没少得罪人,许多人都在背后叫他“老顽固”,他知道这个后,气得够呛,可他又不允许自己表现出来。
我劝他放宽心,他却对我说:“我也不想管那些事情,可我一看到那些不合规范的事就感到心里的火直往外冒,我说他们两句也是为他们好啊。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太没有规矩了。”后来,医院例行的体检中查出了胃癌早期,他自己十分吃惊,心情一度十分低落。
胃癌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一直居肿瘤的首位。我国属于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每年死亡人数约30多万人。但临床经验表明,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治,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可达到95%和90%。
然而,胃癌早期因为无明显症状,往往不被患者所察觉。一般来说,胃癌早期阶段会出现胃痛症状,最初仅感觉上腹部不适,或有腹胀、沉重感或心窝部隐隐作痛。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疼痛发作频繁且加重,甚至发生呕吐、消瘦、乏力,出现黑便及淋巴转移时,往往已处在胃癌中、晚期阶段。如果出现疼痛持续加重并向腰背部放射,则属于胃癌侵犯胰腺等脏器晚期症状,此时进行治疗已有较大难度。因此人们需要随时留心自己的胃部状况,一旦发现胃部不适,医院做个全面检查,严防肿瘤在胃部滋生、生长。
其实,对于郑先生患上胃癌的遭遇,我尽管十分同情,但我并不十分惊讶。我早就知道,以他那种固执又爱生闷气的1号性格,被肿瘤缠上是迟早的事。
医学书上将肿瘤定义为“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过度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与受累器官的生理需要无关,不按正常器官的规律生长,丧失正常细胞的功能,破坏了原来器官结构,有的可以转移到其它部位,危及生命。”而不良的情绪就是内在有害因素的重要部分,轻则导致两性肿瘤,影响健康,重则导致恶性肿瘤(人们常说的癌症),危害生命。
其实,早在两年前以前,中医经典著作《素问·通评虚实论》就明确指出:“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这直接点明了噎膈(食管癌)的发病与暴忧有关,表明古代医学家已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对食管癌发病的影响。明代《外科正宗·乳痈乳岩论》认为,乳岩,即乳腺癌的病因,是“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清代医学著作《金匮翼·积聚统论·气积》记载:”气滞成积也,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这也指出了情志心理因素可以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日久则形成积聚之类的恶性肿瘤。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常常对人生、对事业,对人际沟通过分焦虑,不善与人交往,对不幸之事内心体验深刻,过分忍耐,因而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乃至不敢正视矛盾,抑郁寡欢,难免不使免疫功能下降,因而导致各种代谢机能发生障碍,诱发各种癌变。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有医学专家提出了癌症性格,也称C型性格(C是取癌Cancer的第一个字母),其归纳了癌症患者供油的基本心理特征:不善于表达和宣泄焦虑情绪、抑郁,尤其是竭力压制本该发泄的愤怒情绪,在行为上则表现出过分屈从、过分自我克制、回避矛盾、忍耐等等特点。这些都是九型人格中1号的主要性格特征。
由此可知,如果1号能够不那么追求完美,就不会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来规范自己,限制自己,也就不会将自己的思想局限在那些狭隘的规章制度中,也就不会形成固执的心理,也就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一些刺激而产生愤怒、痛苦等情绪,更不会为了保持一个良好的想象而压抑内心的负面情绪,并最终导致一些列神经内分泌分泌功能紊乱,为肿瘤乃至癌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1号预防肿瘤的第一课就是放下自己的完美主义情结,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人、事、物,才能有效调节免疫功能,维护心身健康。
1号完美型分享完成,明日继续分享2号给予型主要特征、易患疾病及调养方法。
以上内容节选自王耀堂老师著作:《决定一生健康的九型人格》
王耀堂,原名王庆华,京城四大名医之孔伯华、施今墨再传弟子齐来增教授的开门弟子,北京大学医学部著名性学家、心理学家王效道教授的关门弟子;现任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协会理事、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编委,拥有七项国家专利。研究九型人格多年,曾追随戴维·丹尼尔斯(DavidDaniels)、海伦·帕尔默(HelenPalmer)、彼特·奥多诺休(PeterO’Hanrahan)、蔡敏莉等九型人格大师学习九型人格,致力于探索性格与健康的关系,著有多部医学、心理学专著,首次提出“九型人格与健康”这一理念。更多健康资讯可进入王耀堂老师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