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广泛的不良影响,现已成为全球的重大议题。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认为,空气污染造成了年万全因死亡和所有年龄段死亡人数中的万例。
目前,空气污染在可变疾病危险因素中位列第九,已经排在其他常见危险因素(如缺乏体育活动、高钠饮食、高胆固醇血症及滥用药物等)之上。最终,空气污染占全球伤残调整生命年(测量健康下降情况下度过生命的指标)的3.1%。
尽管众所周知空气污染是导致并加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等)的主要诱因,但关于其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重大意义,人们普遍缺乏认识。年英国伦敦的严重雾霾事件曾使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显著增加。20世纪90年代的后续研究(如美国哈佛六市及美国癌症学会队列研究)也都证实了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主要为冠状动脉疾病)之间呈持续的正相关性。欧洲首项支持此类相关性的研究是荷兰饮食与癌症队列研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在对各大城市居民的观察中,也发现短期空气污染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其中,包括美国和欧洲。研究已发现,在空气污染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增加的多个途径中,最主要的是氧化应激、全身炎症、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律失常。
主要空气污染物
室外空气污染物是由几千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从影响健康的角度来观察,该混合物的主要成份包括空气中漂浮的颗粒物质(PM)和气态污染物臭氧,二氧化氮,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次污染物,例如碳黑颗粒、氮氧化物和硫化物,能通过化石燃料燃烧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二氧化氮则主要来源于马路交通、发电、工业生产和居民取暖等。二次级污染物由其他物质在大气层合成。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臭氧,它由氧化氮类和挥发性有机物质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图1)。
空气污染和心血管疾病
大量证据提示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与静脉循环)与空气污染相关。空气污染不仅会使原有心脏疾病恶化,还会在心脏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图2)。污染物中,PM物质比气体污染物更能产生心血管不良效应(图3)。
冠状动脉疾病
尽管还没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统一结论,但多量针对不同种群的队列研究都认为空气污染的长期暴露与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在美国,源自妇女健康倡议研究计划的一项由超过名绝经后妇女组成的研究显示,PM2.5每增加10μg/m3,致死性及非致死性冠状动脉疾病发病风险增加21%(95%CI:4%~42%)。ESCAPE研究则发现,在参与人数超过例的欧洲11个队列研究中,PM10每增加10μg/m3,或PM2.5每增加5μg/m3,冠状动脉事件发病风险增加12%(1%~25%)。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