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颤日”
年3月19日,为改善我国房颤卒中的预防与认知现状,提高房颤卒中的预防水平,把房颤相关性卒中的防治工作做得更好,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房颤联盟(CNAFA)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并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至今我们迎来了第三个“中国房颤日”。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及其它因素影响,房颤全球发病率剧增,我国更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病率也逐年增加,80岁以上人群中约35%发作过房颤。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轻微且无特异性,常有其他伴随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脑卒中的风险亦逐渐增长。
房颤的危害
栓塞、心衰、其他后果
房颤持续48h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附着部位。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可导致动脉栓塞,其中90%是脑动脉栓塞(缺血性脑卒中),10%是外周动脉栓塞或者肠系膜动脉栓塞等。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窦律后其左心房机械功能的恢复至少需4周,因此在复律后早期仍有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引起栓塞的风险。
老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高于年轻患者。在50~59岁的患者中,房颤所致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5%/年,占脑卒中总数的6.7%;而在80~89岁的患者中,房颤所致脑卒中的发生率则升高到23.5%/年,约占脑卒中总数的36.2%。房颤CHA2DS2–VASc评分表,分数越高,提示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性越高。
房颤与心衰:心衰和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复杂的内在关系,因而这两种疾病过程常同时存在,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房颤是心衰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显示,15.6%~24.0%的初诊房颤患者随后会被诊断为心衰。
房颤发作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而生活质量已成为房颤临床试验及医疗实践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房颤还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的危险因素。
房颤的治疗
1.抗栓:
(1)药物抗栓:
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药物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类。经典的抗凝药物是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其在房颤患者脑卒中一级与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得到多项临床研究肯定。NOAC有用药方法简单、大出血风险少等特点。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为静脉和皮下用药,一般用于华法林开始前或停用华法林期间的短期替代抗凝治疗。
(2)非药物抗栓:
经皮左心耳封堵: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起源的重要部位,60%的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心源性血栓来自左心耳,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90%以上血栓形成于左心耳。外科封闭/切除左心耳: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的主要形成部位,也是房颤触发和形成折返电传导的部位之一,故COX迷宫术中,切除左心耳是重要组成部分。
2.控制心室率:
心室率控制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策略,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降低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风险。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洋地黄类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胺碘酮、索他洛尔。β受体阻滞剂是心衰、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心室率的一线治疗用药。在AFFIRM试验中,心室率控制目标为:静息时平均心室率≤80次/min,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次/min,最快心室率不超过根据年龄预测的最大值或6min步行试验中最快心室率≤次/min。
对部分患者行消融房室结并植入永久起搏器,可有效控制节律和心室率,改善症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特别适用于药物难以控制心室率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3.控制节律:
心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是改善房颤患者症状的两项主要治疗措施。节律控制是指尝试恢复并且维持窦律,即在适当抗凝和心室率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包括心脏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的治疗。
(1)药物复律: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房颤转复窦律,或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大多数阵发房颤在1~2d内可自行转复,药物可加快转复速度。对于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d内的患者,药物复律有效。超过7d很少自行转复,药物复律的有效性下降。目前用于房颤复律的主要药物是Ⅰc类(氟卡尼、普罗帕酮)和Ⅲ类(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维纳卡兰)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们分别通过减慢传导速度和延长有效不应期使折返激动终止而达到房颤复律的目的。
(2)电复律:
①体外(经胸)直流电复律:持续性房颤伴血流动力学恶化,包括伴进行性心肌缺血加重、症状性低血压、心衰等患者的复律首选电复律。②心内直流电复律:该技术采用两个大表面积电极导管,分别置于右心房(负极)和冠状静脉窦(正极)。其中一根电极导管也可置于左肺动脉作为正极,或因冠状静脉窦插管失败作为替代(正极)。复律的成功率可达70%~89%。该技术主要用于电生理检查或导管消融过程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的房颤,亦用于胸壁阻力大(如肥胖和严重肺病)的房颤患者,体内电复律仍需与体表心电图R波准确同步。(3)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
年AHA/ACC/HRS指南推荐,对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权衡药物与导管消融风险及疗效后,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
选择导管消融需考虑的因素:影响患者适应证选择和导管消融结果的因素包括年龄、左心房大小、房颤类型、房颤持续时间、有无二尖瓣反流及其程度、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者经验等。对于左心房直径55mm、心房肌纤维化、房颤持续时间过长和伴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而未完全纠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高于无这些伴随情况的房颤患者。高龄患者由于心肌穿孔和血栓栓塞并发症明显升高和左心房明显扩大,可致成功率降低。导管消融可能导致并发症,故在导管消融前,应认真权衡风险和获益。导管消融的禁忌证较少,仅左心房/左心耳存在血栓是绝对禁忌证。
(4)非射频能量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
虽然目前房颤的导管消融以射频能量为主,但也有其他能源的临床研究评价,包括冷冻、超声和激光消融等。尤其是冷冻球囊消融,已和射频消融成为房颤导管消融的两种主要消融系统。
(5)起搏器植入预防心房颤动:
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可能机制:房颤的发生和维持需异常的电生理基质和触发因素,房性早搏是房颤发生的最常见触发因素,与房颤发生有关的因素还包括显著的心动过缓、房内及房间阻滞、心房复极离散度增加以及短-长周期现象,因此起搏治疗有可能预防房颤的发生。年4月发表在HeartRhytnm上的MINERVA研究同样显示了起搏预防房颤的积极作用。
关于我们:
郑州市第七人民院(医院)心内科是“郑州市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郑州市冠心病重点实验”、“河南省临床特色专科”、“郑州市房颤诊疗中心”、“郑州心血管病急救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介入手术室,配备的CARTO三维标测系统用于治疗复杂心律失常。一直致力于心律失常药物的规范,非药物治疗的合理化集导管消融根治心律失常的推广普及化。年开展介入手术余例,累计开展介入治疗余例,居郑州市第一,全省领先;开展的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复杂心律失常约例,房颤约例,居河南省前列。
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患者,我们将竭诚为之服务!
白蚀症什么药治疗白癜风